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阅览文章

在实践与反思中积累 在等待与沉潜中写作

在实践与反思中积累 在等待与沉潜中写作    

——岔路学校举行区“菜单讲座”

为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促进教学科研并行发展,9月21日下午放学后,岔路学校邀请区教科室的薛慧老师在校报告厅进行了《在等待与沉潜中写作》的“菜单讲座”,教科室朱主任主持活动。

写作,能够保持自己对课堂的清醒、对评价者的距离,可以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地看待自己的课堂。教育写作,是老师们以教育教学工作反思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型写作。薛老师从教育写作的内涵入手,介绍了教育写作的种类——“应用型“和”研究型“,并提出了写作中遇到的四个问题:不想写、不好写、没啥写,不会写。针对问题,她带着自己多年一线教科研的感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中肯的建议。

一、不想写

好文章是做出来的,课堂便是素材积累和产生的重要场所。写作态度决定写作行为。

二、不好写

选题基于问题,比如“真问题”“小问题”“新问题”“‘个’问题”。进行命题时,要避免命题表述不清,命题太空,没有核心概念的问题。并且,她以自己所作有关口语交际的论文《从“自由漫谈”到“兼听则明”的思索》现身说法,强调命题要“亮”。薛老师总结了写论文时的要点: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或设想,重视大家忽视的普遍现象,视角独特或具有争鸣性;充满教育思想与智慧。

三、没啥写

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在培训、实验、阅读等各种实践中都能挖掘到写作素材。写一篇文章,至少读20篇相关文章。随后,她分享了南京教育信息网的链接和值得阅读的“人民教育”等核心刊物。她鼓励我们在学习活动交流中触类旁通,在团队合作和个人创新中不断探索。我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种种教育现象进行观察,随时记录,用心思索,见微知著。把想到的做出来,把做过的说出来,把说过的写出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四、不会写

写作时可“分块合成”,可一气呵成。修改时要“吹毛求疵”,反复打磨。她耐心地对论文的排版要求和申报注意事项进行了提醒。薛老师强调,教育论文有别于教学案例和教育叙述,要呈现出自己的观点。好的文章是自己逼出来的,教师要坐得住冷板凳,多读、多写、多思、多积累,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讲座结束后,薛老师还和有困惑的老师进行了个别交流指导。

最后朱主任呼吁大家在论文提交之前,将薛老师指导的实用、有效的技巧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再次斟酌命题,润色论文内容等等,争取在比赛中取得佳绩。今后工作中,老师们要在实践与反思中积累,在等待与沉潜中写作,努力完成从苦干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的转变!(撰稿:余竞)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