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不洁食物 不喝不净的水
——关于“整洁”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姚美玲
一、活动背景及目标
1.背景。
一年级学生并无自觉讲究“饮食卫生”的意识。他们选择食物时,往往只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而忽视了食物本身的卫生状况。因此,当街上不洁羊肉串飘出诱人的香味、劣质的冰糖葫芦上红色的糖衣泛着晶莹的光泽时,他们并不愿意拒绝;当自己喜爱的糖果、糕点和莱肴掉到地上或被苍蝇叮过以后,他们经常不知如何处理,一些孩子甚至照样放进嘴里……造成这些情形的原因有二:一是孩子们不了解不洁食物对人的危害;二是缺乏识别不洁食物和处理表面稍微受“污染”食物的能力。据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饮食卫生方面的教育时,应有针对性地选编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同时,充分正视两个比较非凡的问题:
第一,家庭教育的影响性。儿童对待饮食卫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受家庭环境影响颇大,故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家长生活卫生态度随便,经常带领孩子在街头巷尾购食不洁食品,造成孩子饮食不讲卫生;有些家长虽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但更多的是自己把好“食品卫生关”,而并未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孩子传授有关的知识经验,培养相应的能力,以至孩子一旦离开成人的“庇护”,独立选用食物时,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
第二,学校环境的局限性。学校为孩子们提供的食品均符合各项卫生标准,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刻意地为孩子提供诸多的不洁食品作为反面教材。另外,孩子经常发生的“食物掉在地上”的事件,也不会在某一时间内集中地表现出来,这些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局限,需要教师运用更加灵活、有效的方法去解决。
2.目标。
知道不洁食物对人体健康有害;识别不洁食物和简单处理掉在地上的食物; 能注重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喝不净生水。使学生了解不卫生的食物、不洁净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害,这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否注重饮食卫生的重要前提,只有当他们知道“吃了不洁食物,不净的水会导致疾病,影响身体健康”以后,才会对不洁食物、生冷的水产生否定的态度,并且愿意接受成人的劝导或自觉地予以拒绝。
二、活动实施过程
1.为孩子讲故事。
建议利用早上来校时间,将与家长共同收集的“食物中毒”事件,编成短小的故事,用”新闻报道”的方式讲给孩子们听,使他们知道不洁食物有害健康
假如能配上简笔图画或制成一本大图书,讲述后放人图书角中,供学生自由选阅,效果更好。
2.组织孩子观察讨论。
建议利用散步或专门组织孩子去四周的街道、食品店走走看看,并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议议、讲讲,共同展开讨论。比如:哪些东西不卫生不能吃,为什么?(小贩卖的羊肉串,糖葫芦,被苍蝇叮过的食品,盛在不清洁容器中的食物等等)。
3.指导孩子操作实践。
建议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开展分组活动。
例如:小猴正在请客,窗外飞进一个皮球,把桌子上的糖果、点心和菜肴都打翻到地上,苍蝇也叮到这些食品上。(糖果、点心和菜肴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替代物)。
然后设问:这些食品还能吃吗?为什么?怎样做才能既讲卫生,又不浪费食物?过去你碰到这类事情是怎么做的?
启发孩子尝试操作。比如,有包装纸的食品,剥去包装后即可;削好的水果掉在地上,可请大人帮忙削去外面一层再吃;干点心可以掰去外面受“污染”的部分;鸡蛋、虾等成形的菜肴可用开水泡洗干净再吃……
(注:这一过程主要让孩子迁移已有的经验和反复尝试,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4.强化巩固。
建议在下列一些非正式活动中,继续对孩子教育,使教育的效果能得以巩固。
(1)教室内设一“儿童画报专栏”,引导孩子将已知的不洁食物画上去,打上“不能吃”的醒目标志,以示提醒。随着孩子观察范围的扩大,经验的增多及时令食品的改变,不断将新的“见闻”补充在专栏之中。
(2)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孩子设法寻求老师帮助或自己设法处理掉在地上的食物。有意提供一些时机,让互相互相交流,“注重饮食卫生”的经验。开展一些“关于宣传、介绍饮食卫生经验”的亲子活动。如自制的“饮食卫生”跳棋比赛,故事演讲,儿歌朗诵,短小的相声或小品表演,知识竞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