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堂教学重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一、情况概述
2018年3月20日,倪露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第12课《木兰从军》。这是本学期语文低年段的第一次大教研。
二、综合评价
优点不漏:
1、读词干净准确,平时扎实。
2、“国忧”的历史背景介绍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3、语文拓展训练设计很好,落实到位。
4、生字“征”的教学细致,“战争”与“征战”区别到位。
缺点说透:
1、如何焦急,只分析了原因,可以说说焦急的样子,同学们可以形象地感受木兰的焦急。
2、第二课时的板书可写:孝心、英勇善战、爱国爱家、巾帼英雄
三、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宁区岔路学校 倪露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
3、通过说话练习、情境想象等体会花木兰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形象,学习木兰爱国爱家、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说话练习、情境想象等体会花木兰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形象,学习木兰爱国爱家、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生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师提出问题“木兰是什么人?”
生齐答“巾帼英雄。”
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物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木兰为什么要从军呢?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
请生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木兰从军的原因“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结合句子,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理应”的意思是“应该”。
2、请生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国忧”是什么。
生: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教师展示古代战争的图片和老百姓流离失所的照片,通过画外音的方式介绍北魏当时的历史情况,进一步体会国忧的含义。
3、结合上下文理解“焦急万分” 的含义,思考木兰为什么会焦急万分。
生答: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师总结:这是木兰焦急万分的原因,也就是木兰的家忧。
展开想象,具体分析木兰父亲和弟弟无法从军的原因。
学习生字“征”
①强调读音,后鼻音、翘舌音。生齐读。
②分析字形,左边的双人旁和行走有关,表示走很远的路。体会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无法跋山涉水去北方参战。
③区分“战争”和“征战”。
4、结合第一课时老师介绍古代女子不能随意出门的资料,理解说服的含义,木兰费尽口舌说了很多理由才让父母同意她参军。
5、想一想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出示说话训练。
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木兰愿为家国分忧,甘愿奉献的品质。
6、师:木兰告别家人,开始了戎马生涯。文中仅用12个字就描写出木兰从军过程的艰险,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
生找出句子中表示动作的字词,并比比谁能读好这句话,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对称美、节奏美。
7、师:木兰从军的结果如何?
生: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抓住“多年”一词,体会战争时间之长,战况之激烈。
理解“赫赫战功”的意思,体会木兰的英勇善战。
8、木兰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
生答:爱国爱家、英勇善战、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师总结:巾帼不让须眉。
9、师:想象木兰立下赫赫战功,皇帝见到她后会怎么做?
生:赐给木兰金银珠宝,封她做大官,让她享受荣华富贵。
师:木兰想要留在朝廷享受荣华富贵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不想。“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引导学生抓住“脱下”“穿上”“心爱”等词体会木兰从军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排除国忧,解决家忧。
三、总结全文,复习巩固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习字册》练习写“征”字,教师巡视指导。
附板书:
12、木兰从军
国忧 北方战乱
巾帼英雄
家忧 父亲老病
弟弟年幼
四、教后反思
《木兰从军》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历史传说故事,写了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的动人事迹。课文有四个自然段,脉络结构清晰。第一自然段写花木兰是位女英雄。第二自然段写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第三自然段写木兰从军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自然段写木兰换上女装,让将士们惊叹不已。
第二课时教学,我抓住文章脉络,木兰从军的原因、经过、结果,分析课文内容。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抓住中心句“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分析国忧、家忧分别是什么,从而理解木兰从军的原因。说话练习“想一想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容,体会木兰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重。第三自然段的学习重在训练朗读,抓住“披”“跨”“渡”“过”这一连串的动词,体会句子的对称美、节奏美。在读中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体会木兰英勇善战的形象。
此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些满,节奏较快,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有些吃力,重难点难以突破。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要更多地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