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7)

集体备课《认识厘米》

——江宁区岔路学校二年级数学第七次集体备课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能比划、说明1米的大概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作单位估计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学会用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2. 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认识“米”的必要性,形成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
    3. 使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等活动,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人体上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尺”,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及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彩纸学生尺,学生准备米尺、直尺、彩带、标签等。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量一量
1. 教学“1米=100厘米”。
  (1)看一看。
   启发:刚才我们剪了一根1米长的彩带,你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吗?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交流:谁来说说看?
结合交流演示: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仔细看:绸带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100刻度线,所以这根长绸带长100厘米。
  (2)数一数
引导:我们再来在米尺上仔细数一数,1米有多少个1厘米。从0到1是1厘米,大家一起共同数:1、2、3、4......9、10,10、20......90、100,到这里是100厘米。所以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是——1米。
小结:我们通过看、数、算,知道了1米等于100厘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 数学”试一试“。
  (1)估一估。
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1米有多长了,那黑板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米呢?可以用手臂“米尺”先来估一估,谁愿意估?
指名学生先比划出大约1米给大家看看,然后1米1米地比划黑板的长,学生齐声数数,说出结果大约几米。
  (2)量一量。
引导:到底估得准不准呢?请两位同学用米尺来量一量。
现在小朋友开始测量黑板的长了,大家看好怎样测量的,边看边想测量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黑板长大约是几米。谁来说说用米尺怎样测量?
测量:现在哪位同学来量一量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
  (3)先估再量。
现在请小朋友估计一下我们教师的长和宽大约几米,填在课本“想想做做”第3题的表格里。
估计得怎样呢?我们请小朋友来测量一下。
指名学生测量并集体说出结果,填写在表格里。
追问:我们教室长几米、宽几米?
请小朋友看教室的长和宽,想想是几米,看看有多长。
  (4)看一看。
观察:同学们,长度单位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看,篮球架上球筐的高度大约是几米。追问:3米里面有几个1米?
说明:我们知道了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和宽、篮筐高度大约各是几米。
像这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物体长度的例子还很多,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现在请你举例说一说: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
四、做一做、说一说
1. 做“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示范给以为小朋友量身高和长度,说明先量出1米,接着再量还有多少厘米。
让同桌示范给以为小朋友量身高和长度,每人记住自己身高各是1米还多几厘米。
引导:比比你的身高和长,你觉得有什么巧合吗?说说你的发现。
指出:一个人的长,大约等于他的身高。你看人的身体上,有许多有趣的奥秘呢!如果你留心注意的话,以后还会发现许多人体的秘密。
2.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口答算式和结果。
3. 做“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口答谁走的路近,说一说自己怎样想的。 
追问:从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最短的路程能比85米少吗?
指出:沿着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间的线段走,路程是最短的;也就是这两点间的路线,线段最短。
五、全课总结
反思: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
总结: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都找到答案了。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在实际测量中,学会了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特别是今天这节课,还知道了我们身上藏着许多身体“尺”,还能用米作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小朋友的收获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