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主题图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江宁区岔路学校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
一、情况概述
2017年2月15日,一年级数学组所有老师聚在一起,共同学习了数学新课标、探讨了本学期的数学备课组研究的主题以及对本学期大小教研的安排。
二、综合评价
1.学习一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
2.制定备课组计划
周次 |
集体备课内容 |
主讲人 |
(1)(第一周) |
制定备课组主题:利用教材主题图提高数学表达能力 |
车彤 |
⑵(第三周) |
搜集第一单元教材主题图进行集体研读 |
魏文婷 |
(3)(第五周) |
集体备教研课《认识图形一》 |
芮珊 |
⑷(第七周) |
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主题图遇到的一些问题 |
张曼琳 |
⑸(第九周) |
集体备教研课《因数与倍数》 |
叶菲 |
⑹(第十一周) |
对班级学生数学表达能力进行一个反馈 |
孙彤 |
⑺(第十三周) |
集体备教研课《元、角、分》 |
车彤 |
⑻(第十六周) |
对本学期备课组工作进行总结、反思 |
车彤 |
3.签到情况
图片见下方
4.组内研讨
(1)让主题图“动”起来
学生亲身经历的往往比看过或听过的更深刻,教材上的主题图都是静止的,如果让这些图片动起来,让它们更生动、更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会更加强烈,改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枯燥印象。
(2)让主题图适时呈现
讲授知识时,主题图的适时呈现很重要,不同种类的主题图有着不同的作用,在课前呈现起导入引入的作用,课中的主题图有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揭示原理的作用,而最后呈现主题图起到了总结知识,课后练习及探索的作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在理解主题图正确涵义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合理安排。
(3)让住题图符合实际
教材中的有些主题图信息量过大,不利于学生对图片中信息的提取,有些主题图创设的场景则是学生较少接触或是没经历过的,对知识的引入帮助较少,教学中可以将主题图适度改编,使其更符合实际,才更有利于教学。
三、活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