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学校特色>>效能评估>>B10-2>>阅览文章

青年教师发展团队——“外出研修”培训活动

在培训中且行且思

                                                                                             ——国培2014-小学语文培训心得

江宁区岔路学校  陈倩雯

为期八天的2014小学语文国培活动,在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成功举行了。这八天,我和其他省市的优秀教师,本区的老师一起聆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获益匪浅。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不仅收获了许多专业成长方面的知识,而且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友谊,真是一次难忘的学习与成长之旅。

来自汉口路小学的周校长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许因为我们还是老乡的缘故吧。她给我们做了题为《四色学习单的文化成长》的讲座。

繁华的鼓楼区,热闹的南大旁边,坐落着这样一座有着历史底蕴的汉口路小学。走进校园,处处可见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展示,“励行”的校训贯穿其中。小班化的教学便于开展合作学习,四色学习单应运而生。并且经过长时间的改进,不断趋于完善。它讲求是从探究、体验中学习。以四种颜色为标识,体现了个性差异的学习单。四色学习单可以代表小组内的成员,也可以呈现不同的交流方式。在教学中,周校长经历了打探起源、改进、反思、推进、创意和升华这六个过程。让所有的孩子在讨论交流中动起来,让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有了更真切的实效性。

那么,如何运用四色学习单呢?我们知道,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运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比较容易,课堂上经常需要小组讨论,将学生分好组,按照学习单的难易程度分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获得解决,从而收获成功。而体育、美术、音乐又怎么实施呢?周校长向我们展示了体育课运用四色学习的情况。在一节课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好四种颜色,比如一米三是红色,一米四是绿色,一米五是蓝色,一米六是黄色。孩子们试跳一次后,有的人跳得不理想,那么就会向更远的距离发起挑战。一节课下来,几乎没有孩子再跳到红色线了。我觉得,就是将目标变得更加明确了。

我在本班进行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时,经常会遇到孩子不知道如何讨论,偶尔还有讲话的现象,让我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率的小组合作。听了周校长的讲座,我感觉在课堂上也可以设计出适合本班情况的四色学习单,让每个孩子有任务,也能感受到“在这里,每一个都重要”。

除了四色学习单这一特色,汉口路小学还开发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与南大联手,开发的《小学 大学》,请大学的学生、教授来给孩子们上课。将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也让孩子们学习的气氛更热烈了。

几十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走在校园里,发现有的孩子拿着一根绳子,下面绑着足球,原来这叫“可乐球”,是从北京的学校学过来的。既方便孩子练习踢球,为高年级的足球课做准备,也避免了在狭小空间捡球,真是非常不错的点子呢,引得我们啧啧称奇。

如何我们学校是大家闺秀,那么汉口路小学则可称为小家碧玉了。不管人数多少,只要用心,校园里处处都是文化的展示窗口。

这次培训,我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反思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种种不足之处。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名家言,感悟其中,方能进步吧!

 

 

美好,从这里蔓延

                                    ——国培2014-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江宁区岔路学校   马小芹

走进成都师范学院的校园,青春、阳光、向上的氛围把自己拉回到了几年前的大学时光,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纷飞满园的黄色银杏,伴随着深秋淡淡的凉意和微微的湿润,心情也变得更加柔软起来,我想正是这份宁静毓秀在让人沉醉的同时也让人潜心学问。打开培训手册,又被丰富多彩、高端精尖的课程表震撼了,暗暗告诉自己: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静心而修,潜心而学,让美好从这里开始。

都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享受到了这三者对我的帮助和启迪。美术教育领域的大家如尹少淳、钱初熹、陈实、骆建钧、左志丹、冯恩旭、段鹏等老师,他们给了我高位引领,让我洞悉当下美术教育的最新思潮和前沿动态,如尹少淳老师《美的寻绎:从形式的角度》这节课让我明白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故事,要能够从美术的语言,美术的形式角度来品鉴,这才是作为公民应该具备的美术素养,作为美术教师正是承担这样的教育责任和使命。钱初熹老师带来了她对美术欣赏的最新研究成果,让我知道欣赏课程的模式可以有很多,可以复原、可以重构、可以参与式体验、可以有学习单、可以馆校结合等等。骆建钧老师批判性的思维让我明白图像时代,我们的教学模式、策略、理念也要紧跟其上。陈实老师的中国民间艺术赏析帮助我梳理了传统艺术的脉络,重温民间艺术的魅力,更激发了作为一线教师对于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责任;美术作业的有效设计这节课对我的启发最大,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始终认为学生的作业是评价这节课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向我传递了很多新的作业设计和展示的有效方式。左志丹老师三十几年来潜心在儿童美术教学的研究,体系的教学思路和理性的教学观念,让我顿悟:孩子们那一幅幅灵性般的艺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源于观察,教师要做的不是教会孩子画面,而是教会孩子表达、表述、表现。冯恩旭老师用他的艺术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美术人对美术教育的情怀,多年来坚持扎根基层调研、实践,甚至作为四川省美术教研员以后仍然坚持每年寒暑假走进藏区、走进少数民族给那里的孩子上美术课,让他们也和平原地区的孩子们一样学会欣赏、学会艺术化生存。段鹏老师学院派的思想引领拓宽了我的教学思路,也看到了当代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对孩子思维方式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这次培训中同伴的展示、沟通、切磋同样让我受益匪浅,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活动给我们邀请来了四川最有特色的一线美术教师走进了课堂,他们对孩子的喜爱,对美术教育的执着感染了我,如胡琳老师让我掌握了版画制作的技巧同时也体验到黑白之间的艺术魅力;黄勇老师的“顽皮”,从山沟沟的山村学校“玩”到了省会成都名牌学校,只源于他将美术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特色,他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本身也是幸福的;段静波老师的哲理性线描艺术、邓鹭老师、于宏老师、辜晓平老师的三节欣赏现场课无不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有所思,有所获,给我打开了一扇扇的门。另一个层面就是我们国培班的每一个小伙伴都是我学习的同伴,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在互动交流中让我也学习到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要带着责任、对美术的情感去上好课、做好探究、领好孩子。再次就是自我反思,每天晚上当我面对“培训反思日志”的时候,我就想在平日的教学中灵光一现的想法总是想着要及时记录下来,可是就是没能把这个习惯坚持下来,但是这次国培让我觉得这种反思性的学习和记录是有必要的,所以每天我都很享受在纸上描述我的收获和思考。教学方法的反思、教育理念的感悟都将作为我今后不断尝试、不断摸索、不断前行的依据。

同时从形式上,我们的培训也是多元化的,有大师们带来的理性的理论剖析;有一线教师的技法指导;有现场课堂教学观摩;有民俗特色的实地采风;有互动式的经验交流沙龙;有特色学校的学生画展参观等等。

图像时代的到来给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让学生仅仅了解、掌握一些美术表现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从“大”的美术观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在多元的视觉体验中、在丰富的艺术形式中发展感知能力、关注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养成健康人格。而这些就要求我们首先要静下心来思考、探究、做学问,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文化视野,要有人文情怀。

学习时光短暂,但学后影响深远,我想我要做好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获传达给我们区里的小伙伴们,让他们也分享到我的喜悦,并受到感染、得到启发。我想我要立足自身的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和美术一起,和心灵一起,做一个纯粹的有情怀的美术教师,让“美”、“好”从这里蔓延……

 

 

聆听·审视·吸收·创新

——“国培计划”培训反思

江宁区岔路学校 夏瑞研

作为一名年轻的英语教师,这次有幸参加了在聊城大学举办的国培计划(2014”——一线优秀教师技能提升项目,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进行讲座,集中培训,分组培训,也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

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训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以听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专家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

本次培训学习,时间短任务重,我不断的告诉自己要珍惜这一次的学习机会,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这几天,既忙碌又充实!既疲惫又紧张。但值得欣慰的是,我的收获是丰硕的:进一步把握了课标的精神,领会了教材特色、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了有效课堂,提高了教学实践水平;也强化了我们的专业意识,阐明了我们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我深深地知道外在的知识要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用理性的思维,挑战的眼光去审视、吸收、创新。

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很有限,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向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学习,而这些培训老师们的“点化”和“引领”,就像教师成长道路上的那盏明灯,使本人豁然开朗,同时也为我本人准备成功“指明方向”。

教育的与时俱进,也许这就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第一步。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教师是主力军,课堂是主阵地,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中国教育,为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发自内心的说一句:国培,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静心学习,潜心研修

江宁区岔路学校 李宁

201411111月7,我有幸参加“国培计划2014)为期7天的培训。重新回到校园学习,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和体验,而且是阔别17年的母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原江苏教育学院),17年前,曾经的青春年少,同学之间的学习和玩耍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已人到中年,校园已是物是人非,很多老师已经退休。与以往每天周而复始的繁琐的工作相比,突然有一种别样的感觉,每天有规律地学习、生活,洗去了我身上的浮躁,让我回归本真,静心学习,潜心研修。董林伟、仇炳生、朱建民、维林、季素月等大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国培学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当今时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度理解和挖掘教材,以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这次培训,让我以更宽阔的视野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了教育专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以及成就一番事业后的幸福感。身为教师,尤其是身为一位被寄予厚望的教师,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夯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努力钻研,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

三、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

通过培训,我更加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这次培训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诠释,充满了智慧,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反思,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改革的步法。今后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自己今后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在课堂中进行实践。

总之,这次培训使我真正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让我的教学思想有脱胎换骨之感,我将努力地用这种理念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培育出更多现代社会素质人才。

 

我不是“教书”的

-----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观摩后感

 

江宁区岔路学校  陈雪静

写在前面:

    我教五年级了。我不知道该如何去教作文。听完课后,我不敢说自己看懂名师们的课堂设计了,更不敢说,我会教作文了。唯一的感受是:作文想要教好,真的好难。

这一场“诗与图画的婚礼”

    这一场“诗与图画的婚礼”,是由周益民老师设计。整节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又很有趣味。

    思路清晰。周老师上课时首先按照猜字谜小游戏的形式来展开热身。这些小字谜不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或几句诗,而是一幅幅精彩有趣的图文。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令我更加佩服的是选取的材料其实为后文每一步都奠定了基础。其次,按照文字长短、语句、粗细、分割、歪斜等训练形式,让学生明白原来中国的汉字本身其中就暗含着许多的魅力,也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声音与诗句完美融合,让学生在朗读中达到“音中有诗意,诗中有魅力”的境界。最后,周老师用形象生动的图文结合,深入浅出分析了图像诗的特点。直到这时,我才真的明白,他为什么称这是一场“婚礼”。

    在交流部分,周老师建议我们儿童的阅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应试上,要让孩子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神,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必须注意到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注意阅读材料的季节性。既不赶超,也不滞后,让孩子的思维成长与自然规律,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才是最好的阅读。

我走在“世界的另一端”

    创意写作“我走在世界的另一端”是由张祖庆老师执教的。张老师别出心裁的选取材料,让在台下听课的我,也不禁心沉重起来。他通过一个小小的动画片《世界的另一端》,三次打断,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头脑风暴。第一次,让学生寻找动画片中出人意料的地方。第二次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想出一个最出人意料的结局。第三次,让学生出人意料的进行展示。沉重不仅因为自己的浅短,也是有感于这个动画片。

    在整个习作指导课堂中,张老师将“意想不到,自圆其说”这八个字常常挂在嘴边,让我记忆尤深。他不止一次的强调:“我从不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因为孩子的世界没有多少合理性的事情存在,他们只是孩子。”

交流中,张老师说现在的作文难教,是因为要面临应试的压力。因为应试,所以带来的很大的问题是:老师为作文而教,学生为作文而写。在这样的教与学中,已经失去了作文的真正意义:“表达自己。”所以呈现的作文现状是:“为别人而写,写别人的话”。他指出,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努力塑造作文的地位,让作文不仅可以应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作文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所以,他提倡:应试作文扎实练,应付考试;灵性作文敢想象,表达自我。

    原来小小的作文中,蕴含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写好作文。而这个简单的作文对我而言已是难关,更何况背后更多的责任。当我们在世界的这一端听着课,张老师却用自己的研究所得将会我们的思想带到了世界的另一端。这一遭走下来,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教书”的好材料。

我不是“教书”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我当老师,决不说自己是教书的 。”现在,我也不敢说自己是教书的。离开会场,这句话不断地在挠着我的脑海。其实想想,我们真的只需叫学生把书读懂,能够去应试,去取功名,此外就没有什么事情了么?在无数个老师的心中,“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只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社会容易让人迷失,如果老师不能清醒,学生也便清醒不起来。

张老师说过一个现实是:“鲁迅这位大家的作文为什么不能进入中学课堂,只是因为他是无政府主义者,在当前这个社会,不需要这种政治意识。”虽然这句话说的有些武断,但是想象,学生不认识鲁迅确实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情。文学能否真正实现百家争鸣,是历史可能会解决的问题,然而教育的大环境我们无力改变,毕竟现在还是可以实现大部分人的言论自由的,这样也挺好的。

   17岁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力量很大,一切的答案都可以归于教育。但能够改变教育的场所不仅仅是学校,更多的是家庭和社会。这两次的阅读和习作练习,都是在课堂之外之外的材料,让人耳目一新的材料和内容,展现了语文世界的精彩。在经过这一场“现代与经典”的洗礼后,我觉得:语文,不应该是简单的教教固有的书,而应该让学生有机会看到更多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精彩,这才是丰富的人生。“不是教书的”,应成为我们的追求,因为教育的本质并非单纯的传递知识,而更多的应该是传递生命的意义。

 

 

 

感悟经典 且品且吟

岔路学校 刘宝

十月的南京,余温未消,人民大会堂门前,梧桐静立,共襄盛举。第19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今日落下了帷幕。十分幸运,能代表学校参加这次饕餮盛宴,学校安排的座位十分靠前,近距离地聆听大师授课,领略名家风采,实则更加幸运。回顾这三日的学习,一些画面在脑海中久久不能隐去……

一、不确定,为人生添彩

第一堂观摩课,便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的《桃花心木》。文章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林清玄,他通过与种树人之间的对话,讲述了种树人种植桃花心木的独特方法,借助种树人之口向我们传达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王老师的课堂在不确定中不仅让学生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更让与会的我明白了课堂的不断行进应依赖于对课时目标求的准确把握。围绕课文中种树人种树日期、时间、浇水量等的不确定,一步一步将问题引到我们的生活实际中,利用身旁的例子来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既然生活中有这么的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幸福来了就享受幸福,痛苦来了就直面痛苦,因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生活中的坎坷有时会有,关键是我们得有一颗美的心去面对。最后,王老师将心美,一切皆美这句话嵌在学生的心坎上,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了一颗坚强的种子。

不光是学生,坐在台下的我也思绪万千。一帆风顺”“吉祥如意”“十全十美”……前人造了许多好听的词汇,古往今来,很少有人会用祝你万事坎坷来祝福别人。人们听惯了好话,习惯了赞美,然而生活又哪是事事顺心年年如意的呢?当不确定的生活考验突如其来时,我们应该保守着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化悲愤为能量,汲取苦难之泉,努力生长,让不确定为人生添彩。

二、莫使对韵成绝唱

一件普通的灰黑相间短袖,扎在深色长裤里,中间穿梭着一条牛黄色皮带,这样的形象很难让人与特级教师画上等号,然而赵志祥老师就是以这样的着装,震撼了全场。

赵老师执教的是《笠翁对韵》中节选的两篇《一东》和《六麻》,其中《一东》教会学生什么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要词性相同,还分析了诗文中的平仄现象;而《六麻》教会学生什么叫,即每句话末尾的字要押韵。这趟观摩课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赵老师教学生们吟唱,只要赵老师一张口必迎来一次掌声,这种掌声是自发的,是控制不住的。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赵老师吟诵的古今第一长联,听完之后真的让人的每一处毛孔都涨满诗意。赵老师出示的是刻在昆明大观楼上的原文,是繁体字,没有句读,而他就这么一口气吟出来了,心中无限感叹。古人视吟诗作对为寻常事,如今听到吟唱却备感新鲜。听到赵老师吟唱得怡然自得,我感到又羞愧又难过。羞愧的是,自己身为语文老师,很多东西自己都不会。难过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谁来传承呢?

想起在家时,看妈妈纳鞋底,我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们这辈人,什么都不会,这纳鞋底的手艺到我这恐怕是要失传了。妈妈一笑,说:怎么会呢,人这么聪明。人,确实不笨,然而文化在遗失。张口即来《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难道就是在传承文化了吗?我希望有一天,经典,不止停留于老师之间的观摩,还能扎扎实实照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三、男老师的绘本课

何捷,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位女老师,没想到竟然是一位男性,更让人吃惊的是,执教的居然还是低年级,难以想象一个男老师对着学生嗲声嗲气地卖萌,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何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读的绘本故事是《我爸爸》。全程笑声与掌声齐鸣,此中既有对孩子精彩发言的赞赏,也为何老师诙谐的话语。何老师,时而俏皮活泼,时而机智幽默,时而轻声细语,面对孩子的无忌童言,他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发言,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和谐自然。他有一颗平等看待孩子的心,每当孩子发言时,他总是屈腿,将自己的身高调到孩子的高度。明显看出,孩子已经将他视作自己的大朋友了。

何老师将这个绘本故事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指导学生用可以”“”“说话,无论学生说得怎么样,都能得到何老师的赞许,这才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第二部分,先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1、他吃得像马一样多。2、他吃得很多。哪一句更好?继而启发学生用我爸爸像____一样____写话。第三部分设计得十分精巧,问题难度层层递进,学生在引导下有话可讲。我更喜欢何老师在最后出示的一句话,小朋友写作业犹如牵着蜗牛散步,边走边欣赏。这意境太自然太悠闲太快乐了。一个男老师的绘本课原来可以这么有趣,这么好玩,真是颠覆了男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啊!

三位执教老师都是男性老师(本次研讨会中男老师的比例也远超女性,而全国小学教师的男女比例为8:2),这不由得让人省视自己的身份。也许,小学阶段的女老师太多了,男老师带给孩子们一种特殊的依赖感;也许,大部分的女老师容易发怒,过于严厉,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恐惧;也许,男老师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个人魅力更能使学生折服。总之,男老师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确实有许多,但是,作为占小学教师总数绝大多数的我们更要自强不息啊!

 

 

现代的课堂,经典的理念

江宁区岔路学校  夏佩雯

20141018日,我有幸参加了第19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生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是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一天的课程虽然匆匆而过,可是众星云集的名师课堂仍然在脑海里不时浮现。专家们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分享更是让刚工作的我受益颇多。

   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是《鞋匠的儿子》,薛老师课十分轻松,幽默。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交流,带着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当强调了林肯先生之所以获得了参议院的肯定是因为他充满善意的人格魅力,并且也靠着这份宽容之心使得所有的嘲笑声最终变成了掌声之后。薛老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今天要竞选班长,但有同学认为你在幼儿园时偷拿过别人的橡皮所以不能担任班长一职,这时你会如何回应?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给出了各种回答,薛老师耐心给每位同学分析,并强调说话是一门艺术不应是以牙还牙,报复回击,而是尊重对方,拥有强大的内心。

何捷老师是一位年轻的特技教师,他执教的是二年级《绘本与写话》。何老师讲话亲切,幽默。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何老师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走到他们身边弯下腰面带笑容的去聆听,仿佛一下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课堂也变得轻松,欢快起来。整节课围绕安东尼布朗的著名绘本《我爸爸》组织学生学习写话,课堂上何老师让学生们仿照绘本上用"我的爸爸像一个......."写一句话,一个学生立马举起手来说;我的爸爸像一个垃圾箱。话音刚落,就有孩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因为他们都垃圾箱装垃圾的,又脏又臭所以是个不好的词。这时何老师问这个学生:能告诉我为什么说爸爸是个垃圾箱吗?孩子回答道:因为爸爸总是把家里吃不完的剩菜剩饭都吃完。何老师拍了拍她的头,说道;孩子,你的爸爸是在用行动教育你不要浪费粮食,他真是个伟大的父亲,所以这里的垃圾箱应该加上个什么符号?孩子立马反应过来说:加上一个双引号。何老师用一个双引号把贬义变成了褒义,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引导他们先一句一句的写之后一段一段的写,最后连成一篇,何老师许多不经意的点拨并非精心准备",却看出了何老师丰富的课堂经验和能力。

吾日三省吾身!这样近距离的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专家的点评,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想作为一名新进语文教师,我一定要不断学习语文教学理论,以新思想、新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要认真的学习课标、深入的钻研教材,准确的把握年段目标和教材编排意图;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落实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学有所获。观摩中,老师们发音标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正确规范、端正美观的粉笔字;恰到好处、富有启发的评价语让人敬佩。

短短一天的学习,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今后,我要多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水平。

 

遇见,就从未忘却

江宁区岔路学校   余珍

第一次接触“现代与经典”是在大学时期,以观看光盘的形式来学习名师的上课风格。也是那一次的观看,我从众多的名师里面,找到以后努力学习的榜样——沈峰老师。虽然这一届的“现代与经典”她已然成为一名大师,来作讲座,而不是上课,有点小遗憾,但是讲座里依然让我收获颇多。本届活动主要是名师授课和专家讲座,课的形式分为绘本教学和书本教学,因此,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收获和感受。

首先,我最愿意回忆的是我最爱的两名老师的课:顾洁和林丽。两名老师的课有共同的地方,就是轻松。她们是真正把微笑带进课堂的老师,所以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欢乐。但是两人所营造的轻松感又是不同的。顾洁老师上的是新教材四年级的seasons,刚好我也教过,这是一篇小诗的题材。顾老师用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欢快的笑容来带领学生逐步进入四季的学习。教学环节是比较常规的,课中亮点是课前导入,老师说 “it is hot, I eat watermelons. What do you do ?”学生基础很好,给出了各种丰富的回答,其中不乏有很多课外的英语单词。顾洁老师没有放过这些拓展的机会,把学生说出的课外单词一一板书在黑板的左上角,这也体现出老师的个人基本功。课堂上主要的环节是在读这篇小诗,课后顾洁老师自己反思说:“我也考虑过这样一直读会不会比较无聊,公开课的效果出不来,但是沈峰老师说,‘就这样读,读出小诗的韵味’,然后我也就没有改动。”听了这些,我觉得很感动,顾洁老师就是从孩子出发,从文本自身的特点出发,并没有说为了上好这么一节全国性的公开课,去搞各种比较花哨的游戏歌曲之类的。

林丽老师是我特别喜欢和崇拜的一名年轻教师,她和我一般大,却已经是一位名师,她得上课风格非常的美式化,语音很低调,氛围很轻松,就像是大家在进行一场四十分钟的交谈。本课的主题是“a holiday album”,这是一个复习单元,以度假旅游的照片册串联四个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林丽老师先PPT出示自己2009年在英国拍得照片,让孩子用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老师国外的照片非常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极尽的搜索学习过的特殊疑问句,林丽老师一一板书,并回答,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把本课重点句型复现的过程。下面再讨论孩子自己的旅游照片时,所需要的语言材料就基本都在黑板上了。整节课的课堂是还给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有组内讨论,有个人展示,还有提问,最后老师设问“what else can you talk about?”,这样的设问激发孩子跳出课本的思维用中文谈论其他方面。整节课轻松愉快,时间不知不觉感觉过得很快,学生学得开心,老师听得舒心。

然后,此次活动的新收获是绘本教学。一节是戈向红老师上的the runaway bunny,一节是刘宝杰老师上的pirate adventure。戈向红老师的这一节邦尼兔绘本教学比较简单,故事情节简单,就是邦尼兔的逃离和妈妈的追赶。老师本节课主要是利用绘本里的图片,一幅幅的引导孩子们想象邦尼兔的逃离计划和妈妈的追赶计划,在想象的过程中感受妈妈的爱。戈向红老师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引导,更注重本节课情感的升华。同样是绘本教学,刘宝杰老师是名男教师,把玩的兴致带进了本节课。这节课取自绘本的一段:三个孩子通过神奇的钥匙进入一间神奇的屋子,在这间屋里里面发生了一些事情。不论是情节还是语言材料本身都比较复杂,刘老师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从道具这一块入手。学生看着各种海盗的服饰,兴趣盎然,特别当老师用把钥匙放在手机闪光灯前面,创造出神奇钥匙的感觉的时候,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学生们仿佛跟着绘本里面的三个人进入了一间神奇的屋子,一起体验里面发生的各种神奇的事情。两节课分别从两种不同角度来诠释绘本教学,给我上了很新颖的一课。

最后,就来谈谈本次的讲座。其实内心里对于讲座这一类的事情还是很排斥,无非就是一些很理论性的东西,一个专家在那说,比较无聊。但是朱善萍老师关于“脑与学习”的讲座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与其说是讲座,不如说是一种“互动讨论”。朱善萍老师并不是坐着或是站着讲座,而是走动着和大家互动式的来传授讲座的精神。自己在南外教的学生、儿子、自己上课经历、互动游戏等帮助我们了解大脑及其分工。

所有的培训感言用朱善萍老师讲座时的一句话来总结:优秀是一种习惯。应该学习这些优秀的老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技能,使得优秀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为这样的一个目标而不断努力。

 

 

回味经典,与你分享

江宁区岔路学校 赵舒

    2014年917我很有幸参加了参加全国第19届“现代与经典”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走进名师的课堂,感受到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聆听了专家充满哲理的课后分享,真可谓精彩纷呈、摇曳多姿。各位名师的展示让我领略到他们扎实的基本功、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睿智幽默的教学语言及精湛的教学艺术。每位老师风格各异,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

一、诗意语文的守望与沉思—-王崧舟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桃花心木》,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他从最耐人寻味的道理出发并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孩子感悟文章讲述的道理。抓住奇怪,指导学生体会层层递进设置悬念写法的好处。文化语境下的悟读则跳出了文本的圈定,从学生挖掘自身遇到的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不确定,引出林清玄所敬佩的三个著名人物人生中的不确定,体悟如何直面不确定的生活,从而揭示无常的道理。最后,拓展阅读了林清玄《菩提十书》中的《云散》一诗,用诗歌之美进行情感的熏陶和积淀,让学生的情感有所触动进而自然迸发,发出心美,一切皆美的感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体悟到了一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意。

不仅是孩子们,听课的老师们都沉浸在王老师的诗意中,我他在课后分享中告诉我们,他并非佛教中人,但是吃素、念经、打坐已经六年了。我满心好奇,这是一位怎样奇葩?这样的独特的教师魅力是怎样炼成的呢?

二、情智语文的洒脱与睿智—-孙双金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主题阅读《李白与月亮》,李白的诗及其有关内容,孩子们在教材中学习过,但并非都是教材中的,即使在教材中学习过,也并非在同一个年级或同一个学期。这些如今在孙老师的召唤下走到一起来了。每首诗的由来或者写作背景,孙老师都了如指掌,这样就能很好的把握诗的意境,引领孩子去深刻的体会。他带着孩子们欣赏了《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把酒问月》这三首古诗,引导孩子们感悟李白儿时的望月的想象丰富,长大后邀约的借酒消愁,后来的问月哲思。孙老师是孩子们心灵文化的播种者,他激发孩子们的诗情,引导他们怀月、思月、揽月、梦月。最后孩子们创作出一首首关于月亮的诗句,令台下老师赞不绝口,原来儿童就是天生的诗人啊!

孙老师介绍了他主题阅读的构思,《李白与美酒》、《李白与名山》、《李白与送别》是他将要推出的主题系类,教学专题往往是超越教材、超越年级的,召唤着新的教学资源,激发着学生学习的欲望,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把学生引向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加了新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孩子们文学素养的提升,让传统文化,经典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三、漫画语文的幽默与深情—-赵志祥

赵志祥老师指教的是五年级主题阅读《笠翁对韵》。《笠翁对韵》一本是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优秀启蒙读物,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入门读物。由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就是这样晦涩难懂的韵文,赵老师上得妙趣横生,他用吟诵的方式让孩子们一遍遍体会韵文的音律美、形体美。赵老师在课上提到南师大人文学院的陈少松教授,他是古诗吟诵界的泰斗级人物。而我在大学期间,有幸聆听了陈少松教授的吟诵课,当时宽大的礼堂挤满了听课的学生,年近古稀的他为我们吟诵了《论语》、《诗经》、《春日偶成》、《岳阳楼记》等经典作品,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我想,任何一种艺术传达都必须借助于精妙的技巧,吟诵作为一科有声的语言艺术,同样需要运用技巧通过语言和必要的动作将作者与读者共同创造的意境更好地传达出来。

阅读如果只是 “蜻蜓点水般的浮光掠影,一带而过,留给学生的必将是单薄的。赵老师的课,对知识的落实精雕细琢,可以说是循循善诱。学生在赵志祥老师亦诙亦谐的曼妙语言的引领下,走进了一个轻松而又厚重、有趣而又深刻的语言殿堂。这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语言提升、知识积累的愉悦之旅,是浑然天成、生成建构的精神乐园。

名师的课初品让人感受其淡淡的香味,让人回味;再一品,更能感受其朴实背后含纳的无限魅力,不仅是让人回味无穷,也促使我向有如此醇酒的方向寻去寻找,为我的教育路上打开了一个个新的窗口,促使我更有明确的方向去探索,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