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路学校教师外出培训心得报道——国培篇
美好,从这里蔓延
——国培2014-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江宁区岔路学校 马小芹
走进成都师范学院的校园,青春、阳光、向上的氛围把自己拉回到了几年前的大学时光,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纷飞满园的黄色银杏,伴随着深秋淡淡的凉意和微微的湿润,心情也变得更加柔软起来,我想正是这份宁静毓秀在让人沉醉的同时也让人潜心学问。打开培训手册,又被丰富多彩、高端精尖的课程表震撼了,暗暗告诉自己: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静心而修,潜心而学,让美好从这里开始。
都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充分享受到了这三者对我的帮助和启迪。美术教育领域的大家如尹少淳、钱初熹、陈实、骆建钧、左志丹、冯恩旭、段鹏等老师,他们给了我高位引领,让我洞悉当下美术教育的最新思潮和前沿动态,如尹少淳老师《美的寻绎:从形式的角度》这节课让我明白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故事,要能够从美术的语言,美术的形式角度来品鉴,这才是作为公民应该具备的美术素养,作为美术教师正是承担这样的教育责任和使命。钱初熹老师带来了她对美术欣赏的最新研究成果,让我知道欣赏课程的模式可以有很多,可以复原、可以重构、可以参与式体验、可以有学习单、可以馆校结合等等。骆建钧老师批判性的思维让我明白图像时代,我们的教学模式、策略、理念也要紧跟其上。陈实老师的中国民间艺术赏析帮助我梳理了传统艺术的脉络,重温民间艺术的魅力,更激发了作为一线教师对于传承和保护民间艺术的责任;美术作业的有效设计这节课对我的启发最大,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始终认为学生的作业是评价这节课的重要方式之一,这节课向我传递了很多新的作业设计和展示的有效方式。左志丹老师三十几年来潜心在儿童美术教学的研究,体系的教学思路和理性的教学观念,让我顿悟:孩子们那一幅幅灵性般的艺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源于观察,教师要做的不是教会孩子画面,而是教会孩子表达、表述、表现。冯恩旭老师用他的艺术人生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美术人对美术教育的情怀,多年来坚持扎根基层调研、实践,甚至作为四川省美术教研员以后仍然坚持每年寒暑假走进藏区、走进少数民族给那里的孩子上美术课,让他们也和平原地区的孩子们一样学会欣赏、学会艺术化生存。段鹏老师学院派的思想引领拓宽了我的教学思路,也看到了当代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对孩子思维方式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其次,这次培训中同伴的展示、沟通、切磋同样让我受益匪浅,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活动给我们邀请来了四川最有特色的一线美术教师走进了课堂,他们对孩子的喜爱,对美术教育的执着感染了我,如胡琳老师让我掌握了版画制作的技巧同时也体验到黑白之间的艺术魅力;黄勇老师的“顽皮”,从山沟沟的山村学校“玩”到了省会成都名牌学校,只源于他将美术玩出了花样,玩出了特色,他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本身也是幸福的;段静波老师的哲理性线描艺术、邓鹭老师、于宏老师、辜晓平老师的三节欣赏现场课无不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有所思,有所获,给我打开了一扇扇的门。另一个层面就是我们国培班的每一个小伙伴都是我学习的同伴,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在互动交流中让我也学习到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要带着责任、对美术的情感去上好课、做好探究、领好孩子。再次就是自我反思,每天晚上当我面对“培训反思日志”的时候,我就想在平日的教学中灵光一现的想法总是想着要及时记录下来,可是就是没能把这个习惯坚持下来,但是这次国培让我觉得这种反思性的学习和记录是有必要的,所以每天我都很享受在纸上描述我的收获和思考。教学方法的反思、教育理念的感悟都将作为我今后不断尝试、不断摸索、不断前行的依据。
同时从形式上,我们的培训也是多元化的,有大师们带来的理性的理论剖析;有一线教师的技法指导;有现场课堂教学观摩;有民俗特色的实地采风;有互动式的经验交流沙龙;有特色学校的学生画展参观等等。
图像时代的到来给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让学生仅仅了解、掌握一些美术表现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从“大”的美术观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在多元的视觉体验中、在丰富的艺术形式中发展感知能力、关注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养成健康人格。而这些就要求我们首先要静下心来思考、探究、做学问,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文化视野,要有人文情怀。
学习时光短暂,但学后影响深远,我想我要做好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获传达给我们区里的小伙伴们,让他们也分享到我的喜悦,并受到感染、得到启发。我想我要立足自身的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和美术一起,和心灵一起,做一个纯粹的有情怀的美术教师,让“美”、“好”从这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