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课程研究>>阅览文章

中期汇报亮成果 专家点评明方向

中期汇报亮成果 专家点评明方向

——江宁区市“十四五”教育科学2023年度规划课题中期

现场评估会议在江宁区岔路学校举行

科研赋能教育,交流凝聚智慧。为精准把控市级课题研究的质量与进度,系统梳理阶段性成果,有效破解研究瓶颈20251022日下午,我区“十四五”市级教育科学2023年度规划课题中期现场评估会议在江宁区岔路学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采用双会场并行模式,9所课题立项学校的主持人及核心成员分赴主会场与分会场参与汇报,活动特邀雨花区教师发展中心商艳青主任、江宁区教科室薛惠副主任衡其林副主任、周华东老师专家现场点评与指导,为课题研究精准把脉、定向领航。

活动伊始,主持人薛慧副主任强调本次中期汇报评估的“承前启后”核心定位:“承前”需回溯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确保研究不偏离初始方向;“启后”则要清晰呈现开题以来已开展的工作、研究进展、阶段性成果,同时深入剖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并明确下一步研究计划。此外,主持人特别要求各校汇报严格控制在8分钟内,以突出重点、聚焦核心,避免内容冗余。

随后,9所学校的课题主持人分别在两个会场依次登台,围绕开题以来进展情况及初步研究成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步研究计划三大核心内容展开全面汇报

主会场中,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课题组聚焦《指向儿童实践力的小学“行动课程”开发研究》进行汇报突出介绍了“动力—能力—品格”三维实践力发展体系以及“小能人”行动课程模式,呈现了“生活实践—学科实践—综合实践”三类育人路径“计划—行动—反思—再实践”的闭环研究机制,由此促进儿童从“我想实践”向“我会实践”“我善实践”阶梯式成长。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050688284\nt_qq\nt_data\Pic\2025-10\Thumb\89cd68194e586a28fca49a5f51e1ad27_720.JPG

南京市秦淮中学课题组围绕《普通高中全景式劳动教育实践的大循环建构研究》展开汇报“校内+校外+家庭”三维劳动体系的建立,序列化课程与校本岗位的开发,校园空间创新利用,数字化平台引入推动劳动教育系统化实施。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050688284\nt_qq\nt_data\Pic\2025-10\Ori\d97ea9e1285b1bd7083c2ce49533a1a1.JPG

南京市东山高级中学课题组立足《普通高中课程思政育人场域建构的实践研究》作了汇报他们着力于思政育人场域建设,融通国家、校本与社会资源,在实践中推动课堂与社会实践融合,强化政治认同与价值引领,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050688284\nt_qq\nt_data\Pic\2025-10\Thumb\0b8ad90fed98ece3176c7d9ad3131fa8_720.JPG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课题组围绕《困境初中生校家社协同育人帮扶机制建设与实现路径研究》,提出构建“全员育人导师制”与校家社协同框架,开发帮扶手册,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从“单一帮扶”到“系统支持”的转变。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050688284\nt_qq\nt_data\Pic\2025-10\Ori\39ae221035712535b36e16d1fba823a8.JPG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QQ_1761288231922.png
   南京市上坊初级中学课题组聚焦《农村初中新手班主任心育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重点介绍了训结合、资源开发与个案研究中提升班主任在心育知识、渗透力与协同力等方面的专业能力,推动其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育人”。

主会场汇报环节结束后,在场专家结合各校汇报内容展开深度点评,既肯定亮点成效,也精准指出改进方向。

商艳青主任对岔路学校、秦淮中学、东山高级中学的课题进行细致指导她肯定了岔路学校课题论文与研究主题的高度相关性,同时指出在“儿童实践力”概念界定上需进一步明晰学理依据,课程框架应围绕核心目标优化逻辑;针对秦淮中学的劳动教育课题,她认可课题组在文献研究上的努力,建议缩小“全景式劳动教育”概念范围,聚焦高中阶段特色,避免内容泛化;对于东山高级中学的思政课题,她提出需补充育人现状调查报告,明晰“育人场域”与“教学情景”的概念区别,通过案例凝练普适性策略。

衡其林主任则针对上坊初级中学和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课题给出建议他指出上坊初级中学需清晰界定“心育能力”核心内涵,优化培训体系顶层设计,聚焦研究本身梳理问题;建议南师附中江宁分校从宏观政策、现实问题、校本实际三个维度完善研究背景,增加帮扶标准的研究内容,让阶段性成果更贴合研究目标。

分会场中,南京市百家湖小学数学课题组围绕《蕴趣交融: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数学新实践研究》,聚焦学科育人,介绍了构建蕴趣交融的教学新模式,学校将趣味性与知识性深度结合,探索小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路径,着力提升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050688284\nt_qq\nt_data\Pic\2025-10\Thumb\87d556fc158ed310f16141125048446d_720.jpg

南京市百家湖小学课题组立足《蕴生:指向儿童核心关切的支点式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介绍了学校以蕴生理念为引领,紧密围绕儿童发展的核心关切,系统开展支点式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为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精准支持。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050688284\nt_qq\nt_data\Pic\2025-10\Thumb\e75e5518cb963228fcecee44e841c302_720.jpg

江宁区秣陵中心小学课题组作了题为《弥合与再造:学科大概念统摄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的汇报展示了他们立足学科大概念统整视角探索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通过弥合与再造的教学策略,有效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重构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体系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050688284\nt_qq\nt_data\Pic\2025-10\Thumb\4426bac9b3a5fe2ed0a89b9d55d45cdb_720.jpg

江宁区铜井中心小学课题组《乡村儿童健康支持:小学艺体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为题立足乡村教育实际,以促进乡村儿童健康发展为宗旨,积极推进小学艺术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践研究,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艺术教育支持体系。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050688284\nt_qq\nt_data\Pic\2025-10\Ori\6463dc0de5b523a61a111264d9aef3b9.jpg

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各校不回避、不遮掩,深入剖析了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运用、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的困惑,并提出了初步改进思路,同时明确了后续深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分会场里,周华东老师点评了百家湖小学的两项课题,他肯定了课题的实践价值,同时指出需优化研究背景的结构与维度,让研究目标更具体可操作,明确实践模型构建新实践样态研究的边界,避免内容重复,强化数据和案例支撑;针对生:指向儿童核心关切的支点式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他强调要深化核心概念界定,细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路径。

薛慧主任对秣陵中心小学的课题进行指导,她建议整合分散的研究目标,补充问卷调查数据,将模糊表述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策略,问题剖析需从现象上升至本质,下一步计划要精准回应现存问题。针对铜井中心小学的乡村教育专项课题,强调要突出乡村特色,完善三段式研究背景结构,强化成果的理论提炼与数据支撑,细化课程实施路径与评价体系。

此次课题中期汇报评估活动,既是对市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的全面检阅,也是迈向下一阶段研究的重要契机。通过双会场的精准指导与深入研讨,各校课题组进一步明晰了研究方向,理清了研究思路。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认真吸纳专家意见,及时调整优化研究方案,以更严谨的态度、更科学的方法推进后续研究,力争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撰稿:谢宜华

校对:张明泉

审核:冯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