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深耕课堂,启航未来

深耕课堂,启航未来

——记岔路学校高年段语文组教学研讨活动

秋风吹尽旧庭,黄叶丹枫客里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语文教研时。为提升语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124日上午,我校开展了一次语文大教研活动,由年级陈雅婷老师执教年级上册第单元的《鸟的天堂》。

464c9de3dad7f17199ae22f79c1fb7ab

鸟的天堂》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的阅读教学围绕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展开,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写的是巴金先生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陈老师的教学流程围绕《鸟的天堂》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在目标的落实方面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在活动二中,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去“鸟的天堂”的次数、时间及所见所感,并完成打卡记录,这有助于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活动三“拍摄美照,感悟静态描写”环节,学生在寻找榕树特点的过程中,自然会接触到“桨、桩、”等生字词以及“不可计数”等重点词语。例如在解读“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时,教师不仅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还为“数”字正音,同时讲解“气生根”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榕树的形态特征,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让生字词的学习不再孤立。在活动四“拍摄视频,体悟动态描写”里,“暇”字的教学结合语境,解释含义并师范写,生练写,使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扎实有效。这样,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以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教学目标得以逐步落实。从整体的默读思考到局部的对关键句的分析,如活动三中针对不同美照计划对关键句的研读,学生通过对句子的剖析,体会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榕树的顺序以及如何展现榕树大、枝干多、绿叶生机勃勃的特点,这就是在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在活动四中,通过对描写鸟儿的关键句中“起初”“后来”“接着”等词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鸟的天堂由静到动的变化过程是如何有层次地表达出来的,同时在朗读指导中,让学生通过语调、表情、手势等方式去感受文本所描绘的场景,这是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体会文章的动态描写,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而且以“拍摄计划”为任务驱动,无论是美照拍摄还是视频录制,都促使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转化为实际的创意表达,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好地达成了通过想象画面、对比联读感受特点并提升创意表达能力的目标。

   在对榕树和鸟儿的描写分析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榕树“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赞叹以及对鸟儿在“鸟的天堂”里自由欢快生活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天堂”这一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与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陈老师的教学流程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通过各个活动环节有效地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提升以及情感熏陶等方面都能有所收获。

e2cddd24821148d5d419da2c09f93c0aIMG_6364(20241205-142543)

IMG_6363(20241205-142534)

课后,全体高年级组的语文教师对王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四五六年级组分别从“教师的教学评价情况”“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情况”三个方面对该课进行交流、讨论。

四年级组代表刘星辰老师认为陈老师能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上,以提问、梳理文章脉络等方式,让学生清晰知晓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所见所感以及傍晚和早晨不同景色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以完成“拍摄美照”“拍摄视频”拍摄计划为任务驱动,深入研读文本 5 - 8 段找榕树特点,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另外,紧扣教材内容,对“鸟的天堂”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鸟儿的动态描写部分进行重点剖析。最后刘老师围绕练笔标准需要细化、学生互评可以更丰富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五年级组代表刘宝老师认为陈老师能紧扣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感受大榕树静态美与鸟儿动态美。情境创设也十分巧妙,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使学生仿佛置身“鸟的天堂”。朗读指导有层次,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六年级组代表夏燕老师表示陈老师这节课教学流程设计合理,从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引出“鸟的天堂”主题,到活动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游览次数与不同时间的景象差异,再到活动三、四分别对大榕树和鸟儿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每个环节过渡自然,衔接紧密。陈老师能够合理把控教学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朗读与实践操作时间。

6622dd5ca432542ed21ee95f317b05df

后魏主任进行了综合性点评,他首先对老师的课进行肯定,认可了陈老师情境的创设有创意、有连贯性教学语言很是简洁,有很强的感染力,课堂是互动的、有效的接着从评价、读标、运用三方面给予了指导建议。魏主任提出练笔量表设计切中点应从“景点命名、动静结合、写出感受”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课程标准,阅读的教学应也要关注语言经验。研讨结束后,魏主任又对指导意见做了进一步总结,如下:

基于语言运用的阅读教学策略

——观教研课《鸟的天堂》有感

魏昌敏

  按照语文组校本研修计划,语文高段教研活动今天上午如期举行。陈雅婷老师执教五上第七单元23《鸟的天堂》一课。总体上还不错,组内磨课,我没有参加。就是要看看备课中心组的教研活动的组织能力,保持第一次听课的新鲜感。总体感觉教师是用心的,虽没有突出的亮点,但也有收获。尤其是情境的创设,虽有些不完善和不切合,但有创意,也有一定连贯性,也算真情境,如“景点美照”、“景点推介”等活动设计,切合生活,易操作。二来,陈老师的教学语言很是简洁,有很强的感染力,课堂是互动的、有效的。但课不够细、重点不够准、理解不够透、活动不够优。下面就读标、本、评价、支架等方面谈看法。

一、评价:量表设计切中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老师为了落实这个知识点,设计了迁移写话训练:鸟的天堂推介稿。要求写出榕树(静态),鸟儿(动态)其他(动态),也出示了评价量表:能课内外结合,撰写天堂美景,能写清楚主要景点和特点,尝试用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且不论写话的设计与评价之间是否契合,如:写榕树,就是静态描写,评价表中第三条则不成立。量表不准确,学生无法有效自评和互评,可以结合教学要点做如下修改:

景点“鸟的天堂”导游词评价量表

     

星级

自评

互评

撰写导游词

为景点命名

动静结合

写出感受

就迁移运用的设计也值得商榷,就课文内容写课文内容,这不叫迁移,最多叫概括。推介信这种文体学生不了解,而导游词则是旧知。可以有这样的提示:…这个景点位于大河中央,一树就是一片森林,景致也众不同,如果你喜欢晨曦中的静谧,你可选择清晨轻舟简行,如果你是喜欢热闹,你可以选择霞光满天的黄昏……。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习作七即景》,由学生不熟悉的文本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如:为了迎新元旦,少先队要为身边的美景征文,推荐一处自然景观,如能可用上静态、动态等表达方法写出景物的变化那一定能入选。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写作支架的搭设是少不了的。

二、读标:教学目标必合标

在研读教材时,知识点十分繁杂。老师们就课课,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知道要教到什么程度,深一脚浅一脚。不知道要教到什么宽度,不是吃不饱就是不够吃。

课标“阅读与鉴赏”的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本单元中初步动态与静态描写的方法,不能为静写静,为动写动。实际的景观都是动静结合,只不过是作者的观察的角度、观察的地点以及内容表达的取舍。没有纯粹的静态也没有纯粹的动态,一切都是动静结合。可以结合单元习作和交流平台的要求在单篇教学中落实言语运用经验。

课标“表达与交流”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本课作者两次无意经过这株大榕树,如不是细心观察,心有所感,而且即时记录,就不会有这样的优美文字了。珍视就是要及看及感及记,这些都是瞬间的美好,就是灵感,稍纵即逝。要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有意识积累素材和形成个体语言经验。

三、运用:关注语言经验

基于运用的阅读教学,必须站在单元整体的立场来课。《鸟的天堂》是静中写具象的点,闹中写欢腾的面。似乎静动有别,其实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安静的榕树中栖息着众多的鸟儿,归巢的鸟儿栖身于静静的榕树里。鸟儿睁眼扑翅即是动;众鸟归巢,树欲静而鸟不解。《月迹》则着重写月亮行迹的变化,月儿的动是缓慢的细微的动,如果没有留心观察周四围的事物,哪有对生活有趣的记录。老师除了引着学生从文字中感受榕树的干大、根硕、叶密这样的内容,还要带着学生体会:叙事+描写+感叹这样的言语运用形式支架,在后面的迁移运用时才有抓手。

体会运用静态与动态描写,描写景物的变化,《月迹》比《鸟的天堂》更有指导意义。如何化解语篇写作要求,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当地使用这样的表现手法是一个值得实践的好话题。

陈老师老师点评后,自己进行了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陈雅婷

磨课过程中,我思考到,语文学习到底培养什么,总结如下:

  1. 善问之,强调儿童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习始于生活中的发现与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会生成许多疑问: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为什么没有鸟?在课前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重合较多的内容便是我整节课的教学重点。

  1. 笃行之,强调儿童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发生在扎实有效的实践中。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通过创设情境“拍照打卡”感受榕树特点并记录推荐美景,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意表达能力,将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展现所学所思,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1. 博学之,强调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学习需要广泛的阅读和联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不同时段景色特点问题,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概括能力。但阅读能力的培养远不止于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榕树“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的赞叹以及对鸟儿在“鸟的天堂”里自由欢快生活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天堂”这一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与保护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学会将课文放置于单元整体中去考虑。明晰落实单元要素的进阶的。

4.明辨之强调儿童思辨能力的培养,学习在不断的思考创新中进阶

以“拍摄计划”为任务驱动,无论是美照拍摄还是视频录制,在合作思辨中促使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转化为实际的创意表达,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好地达成了通过想象画面、对比联读感受特点并提升创意表达能力的目标。

5.乐享之强调儿童交流意识的培养,学习分享中获得的快乐与激励。

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乐于分享自己对于鸟的天堂的理解感悟。在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榕树大、枝干不可计数,叶子生机勃勃的特点,这些都是通过学生的交流分享得来的。他们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美好,找到了朗读的乐趣,入情入境。

本节课我也有一些感悟反思:

  1. 在语文学习中不用一些刻板化的教学模式,比如表格、讲解写作方法等。这样的教学是机械化的,是不利于学生读出感悟的,是限制学生思维发展的。

  2. 在教学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过程中不能将两种描写手段完全割裂,他们常常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出现。更应该让学生感悟静谧和动感。在教学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时要让学生写出感受,如果可以在叙事的过程中插入动静描写,写出感受就更好了。

  3. 许多学生可能没有旅游的经验,那么本篇文章就会距离他们较远。怎样去通过教学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是我们要思考的。可以将课堂变成一场生动的旅行,教师作为导游带着孩子一步一景,走进鸟的天堂。在游览过程中可以配合图片视频的手段,让孩子们观察、想象。养成孩子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更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站在文本和单元的高度,不拘泥于文章中的某一段。评价需要搭设支架。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语文作为传承文化、培养思维、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其评价方式正经历从单一到多元,从结果导向过程导向的重要转变。评价要指向学生知识技能的融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展现。

撰稿:唐雨涵

校对:魏昌敏

审核: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