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备课组活动>>阅览文章

岔路学校2023-2024(2)六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1

钻研“课标” 研习教法

——岔路学校2023-2024(2)六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1

一、情况概述

2024221日上午,岔路学校六年级语文组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紧紧围绕“钻研‘课标’  研习教法”这一主题,对第一单元的教学集思广益,进行了单元整体的研讨。

二、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

2024221日上午

2.活动地点

立功楼三楼六年级教研活动室

3.活动主题

钻研课标  研习教

4.活动目的

利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机会,针对2022年新课标及“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关注单元教学整体目标,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研讨有针对性提出适合六上第一单元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5.活动步骤

(1)借单元导语明方向

谢宜华老师先对本单元作简要解析。这一单元从课文上看,一共有四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古诗三首》,加上写作《家乡的风俗》、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人文主题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语文要素有两个,一个是阅读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一个是习作要素,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从课文部署上看,我们会发现这一单元是借助民风民俗作为载体,涉及春节、腊八节、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藏戏(地方戏曲),所以我认为这个单元应该用民风民俗作为一条主线来实施我们的整体教学计划。

(2)在研讨中学习互动

徐静老师认为在教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们要建立的核心教学目标就是“语言的习得”,可以分为三个小目标:第一、感受(赏析)作家语言的个性风采;第二、积累丰富学生的言语表达经验;第三、尝试语言表达的迁移应用。

朱雯丽老师举了个例子:我们说语言习得,课文中有非常精彩的语言素材,比如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细读课文之后就会发现老舍的语言极其具有俏皮风趣感,主要体现在:第一点,引用俗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很有一种趣味;第二点,夸张、比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第三点,儿化语言,“买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第四点,北京方言;第五点,语言丰富……

吴平原老师建议:在充分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及单元语文要素等重要因素,“约取”课文语言表达上的“这一个”。什么叫“约取”?苏轼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约取”就是在“博观”的基础上,其实是是一种教学的智慧。汪潮教授经常提醒我们,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约取”什么?这一个。王荣生教授在一本书中说,我们拿到一篇课文之后,应该教这篇课文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这一个”“独一个”“这一篇”,也就是说单随这篇课文的、单随这个作家的、与众不同的,所以我把它称之为“这一个”。

李昱老师指出:学习语言不能光靠老师去讲,去分析,而是引导学生投入到语言的实践中去。吴忠豪教授《语文到底教什么》这本书反复提到一个关键的词语“实践”,他说学生的语言素养、语言能力不是老师教会的,也不是分析理解领会的,而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地习得语言。

苏阳老师补充:包括课程标准也是反复强调语文课程实践性的本质属性。所以我们在教这一单元的时候,一定要把学生的语言实践意思深入地、实实在在地深入下去。

王学云老师认为:这一单元学习有三种语言实践的形式:第一种,诵读积累型(理解+积累);第二种,赏析阐述型(分析+运用);第三种,迁移运用型(理解+运用)。

夏福蓉老师提出自己的思考:这一单元我们围绕着“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一任务群立足于语文实践活动,然后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特点,欣赏、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

(3)在建议中总结反思

文学阅读指向文学的语言,文学的语言需要感受、需要审美、需要欣赏、需要评价、需要表达、需要尝试创作。余竞老师提到路牌、路名、街道等一些交通标识的辨认情况,这些细节的把握提醒了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忽视对《语文园地》知识点的关注。上课时的少而精,来自于备课时的广而博,集体备课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将依托备课组为我们创造的平台,以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平衡发展为己任,同时不忘及时反思,将“用课标、钻教材、研教法、探学法”作为提升自己的必经之路。

三、活动照片

活动签到记录

徐静 朱雯丽 吴平原 李昱 苏阳 沈海娟 王学云 夏福荣 谢宜华 余竞 王琪

C:\Users\clzxfn\Documents\Tencent Files\735239508\Image\C2C\520cb5ace9f675920bbde785609994c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