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变“抽象”为“形象”,补“断层”促“抵达”

抽象形象,补断层抵达

日期:2024.03.27     撰稿者:陶越凡   校对:魏昌敏   审核:冯智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岔路学校高年段语文组在3月27日进行了语文教研活动,五年级执教者夏燕老师选择了来自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9课,这一单元围绕世界各地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展现了水城威尼斯的独特城市风光,描写了荷兰安闲的牧场,介绍了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mmexport1711507205766

《牧场之国》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描写的是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思效

以课文为例,让读落到实处。课文的一大特色是写出了荷兰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教学中,夏老师的配乐朗读让人眼前一亮,学生在第2自然段开始找描写草原静态美、动态美的句子,学生感受到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满眼 都是黑白花牛”“ 膘肥体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绵羊、成群结队的山羊,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令人感动,从而体会到作者把动态美和静态美完美结合,才使我们感受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并且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景物,书写板贴课堂参与度更高,学生自主性更强

mmexport1711507208150  mmexport1711507213154

2.思得

我们会发现《威尼斯的小艇》是动静结合,但《牧场之国》更多的是要我们体会牧场的宁静。也许会有人不服气、好钻研,反问道:难道匹匹的骏马飞驰到远方,不是动态描写吗?,这确实是比较有争议的地方,深入了解文本后,不难发现是以动衬静,目的还是让我们体会荷兰牧场的这一份宁静之美,体会语言拟人手法等。

小组合作立,学习评价表,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言任务,全组同学都动起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更能落到实处。

mmexport1711507198232

为什么作者反反复复的提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除了对荷兰的牛群、羊群等静态美的赞美,还有作者对此的向往之情。这时候不得不提本文的写作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作者的家乡捷克满目疮痍,作者来到荷兰,被这里的那份自由与宁静吸......结合写作背景我们进一步的体会文中作者一次又一次的感慨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咏三叹,让学生反复读,读出赞美,读出向往。

除此之外,夏老师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对同结构的字骏、驰进行书写练习。

mmexport1711517844210

3.思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由于学生在五年级已经通过上册教材初步体会过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所以对于这样的写法并不陌生。本单元的学习,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难点在于表达效果是非常主观的个性体验,既无法教授,也不能给予,具有特殊的模糊性,教师不能代劳,同时也不便于反馈和检测。更大的体会障碍在于,现今从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学生,对自然环境中牛马成群的景象是存在经验断层的。大多数学生不只没有亲眼见过,也极少有机会想象这样的场景

在各年级组交流讨论时,大家思维碰撞,认为学生仅凭借文字的描写就感受到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不现实。而且文章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去设计教学思路,朗读四次虽然强调了这个中心句,但是缺少了指导读出层次感

经过思考,夏老师选择的方式是唤醒,把对课文表达效果的感悟,用配乐朗读的方法表现出来,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真实环境的,以促进学生对文字描写表达效果的体会

正如《散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说:作者的人生经验融会在他的语文经验里。“文学性的散文”尤其是优秀的散文作品,无不追求精准的言语表达——那些个性化言语所表现的,是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的感官所触、心绪所至。我们着眼于这些个性化语言才能烹制出一节浓浓的语文味的课来。

撰稿人:陶越凡

校对:魏昌敏

审核:冯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