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工会>>文明校园创建>>教师队伍建设>>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2)

江宁区岔路学校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2

一、情况概述

20231011日,年级语文组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紧紧围绕“依据课标,优化教学设计”这一主题,对魏欣老师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进行文本分析与教学环节的设

二、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

20231011日上午第三、四节

2.活动地点

行政楼年级教研活动室

3.活动主题

依据课标,优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在牛肚子里旅行》。

4.活动目的

利用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机会,针对新课标及“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关注单元教学整体目标,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研讨。有针对性提出适合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并运用到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实践中去。

5.活动步骤

学习语文新课标

组长提前印好备课组活动主要内容,魏欣老师提前把教学设计和课件发至群中,组内其他成员熟悉流程

魏欣老师作为主备人发言

年级语文组各位老师进行补充发言

6.活动要求

每位语文教师根据通知提前参阅相关教学资料,熟悉本次教研活动研讨主题围绕主题准备自己的发言稿

7.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咱、偷10个生字,读准答、应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13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1.猜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打一昆虫)

预设:蟋蟀

2.揭示课题:有两位蟋蟀是好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有一天,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

教师相机提示:“齿、嚼、吞、胃、咽”这五个生字可以整组识记。它们都和吃东西有关,“嚼”是用“牙齿”咬的,“吞”和“咽”是把东西吃下去,吞到肚子里其实就是到“胃”里。

3)交流多音字,让学生在语境中比较辨读。“答”“应”在“答应”中读yìng,“答”在“回答”等词语中读,“应”在“应该”等词语中“yīng”。

“骨”在“一骨碌”等词语中读,在“骨头”等词语中读

4进行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3.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1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反馈,明确课文层次划分。

1-6自然段:青头、红头玩捉迷藏。

7-19自然段: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

20-21自然段:红头脱离危险。

3)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课文讲了两只小蟋蟀在(        ),叫(      )的小蟋蟀不幸误入(        ),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      ),最后在(      )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的经历。

(设计意图:通过按照提示说关键词语来概括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总结概括段意的方法,提高其概括能力。)

三、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

1.请学生默读课文,组内讨论: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

预设:红头和青头玩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去了。

2.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

3明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7-19自然段,圈出关键词,完成红头的旅行路线。  

4.交流反馈。

1)小组展示交流圈出的关键词:嘴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喷了出来

2)过渡:圈出了关键词,接下来我们借助关键词梳理“红头历险”的过程。

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红头先被牛卷进了(     ),再被吞进(         ),接着来到(          ),然后回到(     ),最后(           )。

3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第一个胃第二个胃(板书: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4课件展示牛的部结构图明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5)提问: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嘴里呢?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句,交流。

画出青头话中包含的牛吃食特点的句子,如“躲过它的牙齿……”“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圈出词语“不会仔细嚼”“吞到肚子里去”“四个胃”“重新送到嘴里”,从而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相机出示“小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反刍现象。

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经过了“牛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最后被喷了出来。这一过程,被称为“反刍”。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师生合作画出路线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通过在文中找词句,结合“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反刍现象,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旅、命、管、流,教师范写。旅:左半部分“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右下部分笔顺是撇、竖提、撇、捺,捺是主笔,要舒展。

命:人字头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中间短横不能漏写。左下“口”要写得上宽下窄。右下单耳旁的竖靠近竖中线。

管:竹字头要写得扁,左右两部分要紧凑。中间的宝盖写得宽一些。

流:右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右下部分要写得宽一些,撇、竖、竖弯钩三笔间距相等,和三点水的提齐平。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2.抄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3遍。

2)阅读、收集有趣又惊险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8.其他老师补充发言:

卜厚艳《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些科学小知识。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

夏明星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先让孩子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消然东升,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就会更自然更顺畅

倪璐运用朗读对话进行教学突破,历来是老师们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本课红头与青头间的对话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课上我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朗读,再分角色朗读,从读中感悟出生活中的哲理一一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朋友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将青头的话再三指导,使得学生感受到青头的话是句句激励红头,给了红头信心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话语的力量。
苗菲菲在教学的结尾,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红头遭遇困难时,是青头给予了帮助与鼓励,那青头凭借什么才能做到这些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感受青头的临危不惧和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知识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本人文思想的熏陶,自然而然地课文的情感价值观就水到渠成了。当学生读到:红头高兴得流下来眼泪:“谢谢你……”我问学生:“它还会说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最后,我用法国的一个谚语“人生无友,犹如生命中没有太阳”结束了本节课。
刘星辰:本课教学中,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而“复习”这一环节,我通过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上节课所学的新词:“蟋蟀、旅行、草堆、拼命、细嚼、消化、喷嚏、笑眯眯”,让学生在会读的同时,用这几个词语串联复述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复述课文大意,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并能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王金晶:本课教学中对话较多,语气、神态、情感等在朗读时需要细细感悟,如:“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这一句中要让学生感悟: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喊“救命”,而且会一连喊两声。因此在朗读时,第二个“救命”语速要加快。这样通过把生活的体验带进课堂,学生就会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