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党建工会>>新时代文明实践校园行>>阅览文章

“以劳育美 以美育人”

以劳育美 以美育人”

江宁区小学劳动美术联合教研活动报道

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2023920日下午劳动审美意识在劳动和美术课堂中交互作用的实践研究活动在岔路学校成功举一起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劳动与美术教研员们

活动开始前参会老师参观了岔路学校师生书画展。

图片10 图片11

01

教学展示

本次教研活动的三节课是基于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劳动课程《泥笔筒》一课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立足于劳动、美术学科的自身,参考各学科的特性及学科思维特点,采用单元课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相互融入劳动意识与审美意识

活动伊始,江宁区岔路学校陈璇老师立足劳动教材带领学生了解笔筒的基础知识,学习压、切、量、围的泥塑技法,用泥片成型法制作一个泥笔筒。学生在学会技法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实践能力

图片1 图片2

接着来自江宁区禄口二小的林菲老师从劳动课程的角度承接上一课时带领学生了解笔筒的结构、造型、材质和作用等知识学生掌握泥条制作的方法与技巧,选择喜欢的泥条盘法做出简单的泥笔筒。学生提升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美观与实用意识,提升劳动与审美素养。

图片3 图片4

第三节江宁区岔路学校邢颖老师则从美术课程的角度承接上两课时所教授的两种笔筒制作技法知识带领学生感知陶泥的特性,从造型、装饰等方面探究泥笔筒的美,学习用泥板成型法或泥条盘筑法制作一个富有创意的泥笔筒,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装饰,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0c8902e9l04c577b50ea98495088f65 8d08a2a5cu5149cc9eb864c7887a829a

课结束后,邢颖老师汇报了《泥笔筒》单元课程的设计思路学生感受三种不同性质的陶泥,在体验、探索、合作中提高劳动意识,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劳动和美术两个学科的学段学习任务有相通之处为了落实“跨学科教学”的课堂提升劳动美育的生活特质和精神内涵更好的让“立德树人”的美育观和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科教学进行融合从而设计了这一次劳动美术学科联合教研的单元课

02

点评

课后两位学科带头人对这三节课进行了点评江宁区齐武路小学的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张雯老师以捣练图夯歌为例赞扬劳动者,劳动为美术提供物质基础此次单元课授课老师们带领学生从艺术欣赏中认识劳动,提高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思维。东山小学的劳动乔萍老师对前俩节课的探究、制作到最后一节课的装饰给予了高度赞赏,借助学习单,紧扣重心,给学生美的体验、感受劳动的快乐。

图片5 图片6

03

教研员发言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美术兼劳动教研员这次跨学科的融合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大单元的形式落实新课标,在劳动教育中带领孩子们感受工匠精神,以泥笔筒为例,对于劳动学科来说它有实用性,把一件事重复做认真做,本身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从美术学科来说,不仅培养了学生审美情感,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宁区劳动教研员王诚老师就今天的活动展开了自己的希冀,虽然劳动课标和艺术课标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艺术和技术是相通的,从实用性的技术去创劳动的成果,在劳动成果不断地精益求精和工匠精神的体现、探索中,学生的艺术细胞得到了挖掘,艺术审美得到提升。

图片7 290b3d1c2lea820a7a4bb290271cf7f4

最后江宁区美术教研员刘小康老师总结了本次活动,技术的尽头是艺术,艺又需要基础,希望老师们不断深入思考,怎样将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能兼顾学生的审美性、艺术性和精神素养的提升。

3f8b4f957i1eac3e15b55076a93da35a 图片9

此次劳动意识与审美意识在劳动和美术课堂中交互作用的实践探究真正做到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的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校美育课程的构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撰稿美术组

                                                     校对胡静

                                                     审核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