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路小学2021-22(1)科学教研组第1次集体备课
一、情况概述
10月20日,我校科学教研组集中开展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继续围绕区教研室提出的“双螺旋结构课堂”,关注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活力进行了研讨。
二、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
集体备课讨论:2021年10月19日 研讨:下午3:00
听课:2021年10月20日上午第三节
2.活动地点
集体备课:立德楼413办公室
听课:四(3)班
3.活动主题
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活力的实践与研究
4.活动目的
利用本次集体备课的机会,聚焦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活力的提升,围绕“双螺旋结构”课堂,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研讨。共同帮助上课教师修改教学设计,并将讨论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5.活动步骤
①组长提前一天发教研活动通知,给本组教师发放集体备课材料并研讨。
②在立德楼413办公室开展教学探讨,每位教师整理自己的想法依次发言,修改教学设计。
③邵玲老师在四(3)班执教修改后的《哺乳动物》,全体科学教师听课学习。
④主持人归纳总结
6.活动要求
每位专职科学教师根据通知提前参阅相关教学资料,熟悉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内容及研讨主题,围绕主题准备自己的发言稿。研讨结束后积极撰写活动反思,并上传到自己的博客。
三、教学设计
课题:第4课《哺乳类》
执教者:邵玲
【对应课标表述】
本课教学设计依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以下目标而建立——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内容,是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中的最后一课。通过系列了解观察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特征,知道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个活动,通过不同报名哺乳动物运动会的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哺乳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第二个活动,通过对比包裹脂肪和不包裹脂肪的手指在冷水中温度感受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脂肪的保温作用,从而为哺乳动物可以适应不同环境提供依据。
第三个活动,观察不同环境中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学生进一步认识哺乳类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低年段的学习中(一下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认识了常见的动物并观察其特征,形成了有关动物的初步概念,以往的学习重点关注个体的外部形 态特征,而本课关注的是动物类别,引导学生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能根 据这些特征识别该类动物。本课聚焦哺乳动物,小学生对哺乳动物接触不多,前概念存在一定错误即会将 “陆地上生活”作为判断是否是哺乳动物的依据,对哺乳动物的脂肪、运动方式这些特点有一些片面认识,对它们的功能了解的少,也没有意识到环境对它们的影响。这一课的学习沿用了上一课《鱼类》、《鸟类》的学习思路, 为学生在高年段研究微生物、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打下基础。
【预期学习结果】
1.通过观察动物特征,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
2.通过包裹猪的脂肪活动,发现脂肪保证哺乳动物体温相对恒定,并意识到脂肪可以帮助哺乳动物适应不同环境。
3.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哺乳动物运动方式的不同,意识到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关联。
【教学重点】
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认识特殊的哺乳动物。
【教学难点】
观察猪的脂肪,通过测量水温活动,发现脂肪保证哺乳动物体温相对稳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
学生准备:猪板油1块、冷水适量、容器、学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认识哺乳动物
1、谈话:同学们好,经过鸟类运动会、鱼类运动会(出示鱼类和鸟类的图片),动物们的运动会终于迎来了第三场:哺乳动物运动会(出示哺乳动物运动会),许多动物积极报名参加,同学们请你们帮帮工作人员审核动物们的参赛资格,好吗?
出示卡片,判断哪些是哺乳动物:虎鲸、蝙蝠、老虎、花猫、猪、牛、北极熊(相关图片)。
2、提问:有这么多动物报名,它们都有资格参加哺乳动物运动会吗?
生:1.老虎、花猫、猪、牛、北极熊(除虎鲸、蝙蝠)
2.虎鲸、蝙蝠、老虎、花猫、猪、牛、北极熊(全部)
3、出示公认属于哺乳动物的图片(除虎鲸、蝙蝠),(老虎、花猫、猪、牛、北极熊图片)观察、讨论共同特点
学生说说发现
4、学生初步形成对哺乳动物共同特点的认识:有脊椎、身上有毛发、直接生出后代、生活在陆地上、喝母有尾巴
提问:那么这些共同点是作为哺乳动物的特有的特征吗?
生:胎生、喝母乳、体表有毛
5、分析争议动物图片,出示它们的资料,学生获取信息:
提问:为什么认为它们不能参加哺乳动物运动会?
提问:它们具有哺乳动物的特有特征吗?
引导:我们给虎鲸和蝙蝠一次机会,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报名表(资料卡)。
学生阅读报名表
学生汇报发现:虎鲸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它们的繁殖方式是胎生,出生后的小虎鲸喝母乳。
蝙蝠有翅膀,可以飞翔,身体表面有短毛,繁殖方式也是胎生,小蝙蝠也依靠母乳喂养。
7、小结:哺乳类的共同特征
谈话:原来哺乳动物有这么多的共同特征,你能用完整的、科学的语言描述哺乳动物是什么样的吗?
生:哺乳动物是胎生的,喝母乳,有毛的脊椎动物。
二、活动二:体验脂肪的作用
1.出示北极熊图片
2.提问:在冰天雪地中,北极熊如何保证自己的体温?
生:哺乳动物体内可能会有和棉被一样作用的东西,保证恒温。
3、体会动物脂肪的作用
引导:我们选取猪的油脂来体验脂肪的作用。
出示实验要求。(先出示器材:一杯冰水,猪油,皮筋,手指)
实验:学生手指绑上猪油放入冷水,体验脂肪作用。(准备纸巾)
学生交流发现。
4、播放北极熊冬眠相关视频(视频)
5、小结:脂肪有保温的作用,它保证了哺乳动物体温恒定。同时正是因为哺乳动物体温恒定,所以它们可以迁移、适应任何环境,不会因为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自身体温。
三、活动三:研究哺乳动物运动方式与环境的关系
解决的问题:哺乳动物运动方式和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解决的方法:猜测、图片验证
解决的过程:
1、过渡,引出运动方式
谈话:确定了参赛对象之后,运动会要开始分配比赛项目了,大家能不能说一说:
1.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可以在一起比赛吗?
2.出示四种哺乳动物运动方式的图片:猎豹在草原上奔跑、袋鼠在草原上跳跃、蝙蝠在夜空中飞行、虎鲸在海洋中徜徉。
3、提问:这些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分析不同
4、提问:那你能说一说:还有哪些有相同运动方式的动物可以一起参加比赛吗?
学生回答并填写活动手册。
5、小结: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环境息息相关,它们各自不同的运动方式更能适应自身所处的环境。
四、总结
1、师:今天,我们一起归纳了哺乳动物特有的共同特点,还研究了哺乳动物的脂肪为它们的体温恒定起到很大作用,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以便生存下去。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进化至今,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与环境适应,更好的生存下去。
【板书设计】
哺乳类
哺乳动物是
四、研讨评价
邵玲: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思考哺乳动物的分类标准。然后认识脂肪的作用。最后比较哺乳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本课的重点是哺乳动物的特点,难点是如何得出恒温的特点,我在总结共同特征时稍显生硬。
傅亚玲:本节课中师生互动简洁有效,教师能用及时的追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整个课堂教学风格言简意赅。对于要说清楚的什么是哺乳动物的地方,需不需要给学生解释解释。而且哺乳动物恒温的特征得出的比较突兀。
顾净:邵老师这两年的进步非常明显,教师在课堂上只给学生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给予我很大的触动。只有让学生去设计和思考,才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提高。
蔡钰莹:情景设计合理。对于恒温的特征的得出,我想可以设计一些与其它动物的对比加以区别,学生在经过交流和讨论,应该能意识到恒温的现象。再有哺乳动物运动方式的教学是否可以让小动物们一起比赛的形式呈现。
经涛:1.教学过程连贯,教师用动物运动会的方式展开,将整节课串联在一起。从判断特征到脂肪的保温作用,再到最后是否可以一起比赛而了解运动方式,一气呵成。2.思做结合,充分体现活动--思维之间的双螺旋联系。虚拟活动与模拟实验均先让学生讨论思考在进行比较、判断、实验。以思考指导实践,再以实践促进学生的思考。3.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用学生的深度参与换来了积极的思考发言。4.哺乳动物的分类标准可以在细致一些,还有实验方法还可以再改进一下,可否再脂肪外面套一个薄塑料袋,有些地方漏水容易影响实验效果。
五、教学反思
《哺乳类》教学反思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第四课时。通过系列了解观察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特征,知道哺乳类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执教本课过程中有如下方面有待改进:
一、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概念如哺乳、胎生多解释一些
二、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加上非哺乳动物的对比,补充一些素材,可以自然总结出特征。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辩证思维,在归纳的时候对于某些特征可以举一些反例直接否定。
六、活动照片
六、活动签到表
七、校网报道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