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活力的实践与研究(1)
——岔路学校2021-22(1)科学教研组第1次教研活动
一、情况概述
2021年10月13日,岔路学校科学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科学教研活动。傅亚玲老师执教了一节科学教研课《生物的遗传》。本组教师认真备听、观摩、研讨,从“双螺旋结构”和“学生思维活力”两个角度开展了积极有益的讨论,老师们都感觉收获良多,以下是活动过程。
二、活动方案
1.活动时间
听课:2021年10月13日上午第三节
研讨:下午3:00
2.活动地点
研讨:行政楼413办公室
听课:六(2)班
3.活动主题
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活力
4.活动目的
利用本次教研课的机会,聚焦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思维发生发展过程,围绕“双螺旋结构”课堂,努力提升思维活力,组织本组教师开展研讨,并将讨论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5.活动步骤
①组长提前一天发教研活动通知,给本组教师发放教研课材料并备听。
②傅亚玲老师在六(2)班执教《生物的遗传》,全体科学教师听课学习。
③在行政楼413开展教学探讨,每位教师整理自己的想法依次发言,开展交流研讨。
④主持人归纳总结
6.活动要求
每位专职科学教师根据通知提前参阅相关教学资料,熟悉本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及研讨主题,围绕主题准备自己的发言稿。研讨结束后积极撰写活动反思,并上传到自己的博客。
三、教学设计
课题:生物的遗传
执教者:岔路学校 傅亚玲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调查、资料分析、科学史学习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科学探究: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科学态度:
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
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1.3 生物体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描述和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
描述和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
【教材分析】
《生物的遗传》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第一课时。生命世界里遗传现象普遍存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应用遗传规律科学育种、种植养殖。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与学生交流“选择颗粒饱满的稻谷种子种植”“选择匀称健壮的种鸡养殖”的现象,了解学生关于遗传象的已有经验和前概念。
第二部分,通过连续三个观察活动,引导学描述和比较人类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外形特征,发现人类的亲代和子代在外形特征方面存在遗传现象。与此同时,选择典型的外形特征、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和比较,继续深入理解人类的遗传现象,为下面两课的学习做好前期的调查准备
第三部分,通过为动物和植物“寻亲”的活动,发现动物和植物也都存在遗传现象。
第四部分,通过观察猫的子代特征来推断亲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遗传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归纳出生体普遍存在遗传现象。生物体遗传的不是一个个体的全貌,而是一个个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在外形特征上,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初步建立完整的遗传概念。
【学情分析】
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这部分的内容并不陌生,可能很多学生知道“遗传”这一词语,具体怎样和生物联系起来,和我们联系起来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讨过。对于“遗传”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有哪些表现,对生物的繁衍带来哪些作用,需要进一步的认识。六年级学生对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通过预习和收集有关资料对本节课的内容已有所了解,但对此仍然很感兴趣。本课的教学应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激活学生的已有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暗示“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善于观察、合作和勤于思考、 总结才能真正学好科学。
【教学目标】
观察和比较人、动物、植物子代和亲代的某些特征,理解其中有很多特征是相似的,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
归纳概括生物体普遍存在遗传现象。
初步建立遗传的概念
【教学重点】
理解人、动物、植物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很多特征是相似的,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分析并归纳生物体普遍存在遗传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最近正在热播一部电影(长津湖),我想向大家介绍我最喜欢的人物:雷排长。他的扮演者是男演员--胡军。在一期访谈中胡军介绍他的父亲也是抗美援朝的军人,出于好奇,老师在网上搜到了几张图,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是胡军的父亲,并说一说你的依据。
2.学生:眼睛、鼻子、嘴巴......都很像。
3.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准确,像鼻子、眼睛、嘴巴这些都属于?(脸部特点)科学上我们可以把特点叫做特征,所以我们可以说胡军和他的父亲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板贴:相似特征)。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热播电影谈话导入,引导学生迅速聚焦到对人的特征的分析上,顺利进入学习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
环节一:人的遗传现象
1.教师:同学们找胡军和他父亲的相似特征时十分准确、全面,接下来还是用这种方法,你能找到这几位明星的家人么?(PPT展示)
2.学生发言并分析说明。
3.教师:是的,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在刚刚的分析活动中,这些人物都是什么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子女和父母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4.教师:中国人有遗传现象,外国人有吗?
5.学生:有
6.教师:请您们找出证据。
7.学生看图举例说明。
7.小结:中国人有遗传现象,外国人也有,黄种人有、黑人和白人也有,这说明什么?(遗传在人类中普遍存在)
8.教师:是的,遗传普遍存在,我们在分析遗传现象的时候可以从具体的特征入手。你有这些特征吗?(PPT出示眼耳口鼻头发)
9.学生对号入座。
10.教师:这些特征都属于头部,还有没有其他的特征也会遗传?
11.学生:身高
12.PPT播放姚明及家人图片。
13.教师:五官、身高、体型这些特征都可以归为一类,如果让你各这一类起名,你愿意把它叫做什么?(外形特征)科学上我们把这一类叫做:形态结构。
14.教师: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活动放松一下。你能做到卷舌吗?你能看到书中的数字吗?
15.学生活动。
16.教师:卷舌和红绿色盲这种疾病也是会遗传的。这些遗传属于“生理特点”这一类。
17.教师:除了这两类遗传你还能想到什么特征也会遗传吗?
18.学生举例
19教师结合图片介绍:行为方式也会遗传。
20.播放视频,补充介绍人类的遗传特点。
[设计意图:仍然利用活动帮助教学,由易到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遗传不仅是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会遗传,完整的理解遗传的概念。]
环节一:动物的遗传现象
1.教师:谁上来玩玩一玩这个“连连看”,帮小狗找到他们的家人。
2.学生发言。
3.教师:你是根据什么帮小狗找家人的?
4.师生逐一分析。
5.教师:让我们加大难度试试,请同学们为蝴蝶找一找家人吧。也要说说你的理由。
6.学生活动说明理由。
7.小结:看样子同一家族的动物往往会保持相似的特征,所以说动物也有遗传现象。
[设计意图:仍然利用连线游戏帮助教学,由易到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动物同一家族子代和亲代之间存在相似的特征。]
环节三:植物的遗传现象
1.教师:植物是否也和动物一样有相似的现象,你能举例说明吗?
2.学生发言
3.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为吊兰和牵牛花“寻亲”,要说出你们的理由。
4.学生活动:上面的吊兰叶子边缘有一圈金边(金边吊兰)。上面的牵牛花叶片是心形的,只有右边是一样的(圆叶牵牛花)。
5.教师:看来简单的问题已经难不倒大家了,我们继续加深难度,请同学们来找找樱花的“亲人”。
6.学生活动:樱花花瓣中间有小缺口,右边的花没有,花蕊颜色也不一样。(另一朵为白色的桃花。)
7.小结:植物和动物一样有遗传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发现植物同一家族子代和亲代之间也存在相似的特征。]
8.小结:动物植物都属于生物。所以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生物都有遗传现象。(板贴课题)但是动植物不能叫做父母、子女,所以科学上讲子女这一辈称为子代,父母这一辈称作:亲代。
1.教师:现在我们通过一些题目来看看大家这些课学到的知识是否真正融会贯通了?
(1) 农民播种前,为什么要选颗粒饱满的种子?
学生: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种子萌发后长成的下一代也会遗传上一代的特点,比较健壮。
(2) 饲养员留种鸡时,为什么要选择体格匀称健壮的鸡?
学生:体格健壮的鸡做种鸡,它们的下一代往往也会遗传它们体格健壮的特点,成活率高。
(3) 根据猫妈妈和猫宝宝的样子推测一下:猫爸爸可能是什么样的?
学生:猫妈妈是棕黄色条纹的、而左边第一只小猫有大面积的黑色和白色花纹,估计猫爸爸应该就是黑白相间的。
(4) 这两只小羊的父母可能是什么样的?
学生:羊爸爸和羊妈妈一定是会由黄色、黑色和白色这三种颜色,可能有一只会有白色的耳朵,可能有一只羊蹄可能是白色的。
2.总结:21世纪有人说是生物学的世纪,的确像我们今天这节课上学到的关于遗传的生物学知识正在动植物选种、育种这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筛选培育出更加健壮、更有利于存活的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遗传在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反向推理的能力。]
四、总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生物遗传的知识,知道了生物的父代和子代之间总能保持一些相似的特征,那你们有想过为什么你和你的爸爸妈妈并没有长的完全相似,总有些地方不一样呢?甚至一些双胞胎都会有些地方长的不一样呢?相关的知识我们留到下一堂科学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总结这节课,并提出新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遗传与变异知识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四、研讨评价
傅亚玲:我经过思考将教材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原有四个部分的内容,我调整了引入部分的设计,然后从人、动物、植物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收集证据证明,遗传现象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张昌明:新教材的知识结构与老教材差不多,傅老师对学生的前概念调查很到位。对教材做了合理的选择,没有一味的去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逻辑关系清晰,过渡自然,准备充分,编排合理,教学到位。如果教学过程再紧凑一些就更好了。
蔡钰莹:傅老师的导入部分选择的很好,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起。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能否通过多让学生讨论的方式在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就更好了。
顾净: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师掌控班级的能力很强,能把课外的知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给学生。教师选取的素材丰富,问题设计很精准,把课堂教学设计的在精炼一些。
邵玲:傅老师能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课堂教学氛围浓烈,应用方面有逆向思考的训练。教学过程完成有逻辑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多给学生一些观察和思考的空间。
五、教学反思
《生物的遗传》教学反思
本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一课时。旨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生命世界里普遍存在遗传现象。在执教本课过程中有如下方面有待改进:
一、教学环节应更加紧凑,压缩拖沓重复的内容,让课堂更加紧凑。
二、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四、增加学生活动环节,体现学生主体性。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帮助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五、提升教学层次,不局限于浅层次文字概念的教学,将教学提升到更高层次。
六、活动照片
七、活动签到表
八、校网报道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