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语文中高段专场研修活动2
精准把握教学重点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总体概况
5月11日下午,我校开展本学期第二次语文研修活动。高段吴洋老师执教《金色的鱼钩》。磨课组专家以“抓准重点,有效训练”为主题,以赛课的要求打造语文学科精品教研课,用乐上课、善评课的目标引导教研活动向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全体语文老师到场参与。
二、总体评价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长课文。必须“长文短教”。吴老师在课前设计了预习单,学生在课前通过自行查阅资料,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处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也让学生体会用语文要素服务于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背景资料的理解与文本的理解相结合。课上老师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增强了文本与学生的联系。希望在“边读边悟”的学习中,老师们能探索更多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案
江宁区岔路学校 吴洋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我还想再听一遍。
生再次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扫除障碍,读准字词。
颧骨 两鬓 搪瓷 威胁
抽噎 青稞面 碗筷 搀扶
收敛 奄奄一息 瞻仰 支吾
生读字词
2.解决了字词,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情节:千辛万苦找食物,嚼草根咽鱼骨,命令战士喝鱼汤,奄奄一息让鱼汤
(提示学生通过PPT时间轴来归纳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请用做批注的方式在你的书上留下文字。
学生自行圈画,进行小组合作。
2、品读重点句:(教师预设生成)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中心:
⑴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动作)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嚼”“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让学生用“吃”、“吞”来换词,体会草根和鱼骨的难以下咽,体会老班长嚼鱼骨草根是为了一是保证受伤的小战士营养,二是为了自己能支撑着带领小战士走出草地。)
②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学习“千辛万苦找食物”片段:(动作)
①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语言)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⑷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神态)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语言)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鱼钩)
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教师预设1:这鱼钩上闪着金色的光芒,是因为老班长关心战士、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宝贵品质像金子一般可贵,这鱼钩上的金色光芒值得是它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预设2: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还是一种深深的怀念,有着战士们刻骨铭心的回忆。
预设3:这枚鱼钩还是对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进行教育的鲜活教材。
(五)观看视频,回顾全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枚鱼钩的自述。
2是的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对老班长有很多话要说,请你写下来。
老班长,我想对你说……
生写五分钟,展示五分钟。
(六)【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吃苦耐劳 外貌描写
关心战士 动作描写
忠于革命 神态描写
舍已为人 语言描写
四、教学反思
江宁岔路学校 吴洋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长课文。必须“长文短教”。没有课前充分地预习,在一节课内将这篇课文梳理清楚,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了预习单,提出了预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自行查阅资料,了解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处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也让学生体会用语文要素服务于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背景资料的理解与文本的理解相结合。实现背景资料为理解搭桥,为情感体验铺垫的作用,体现了背景资料引入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本堂课的磨课过程中,我总是觉得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语文学得好不好,往往从朗读中就能看出来。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效果不是很好,我想主要原因是:一是我精读阶段的引导不够。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精读阶段,中学段着重要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这篇文章对于00后的孩子距离太远,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如果引导不充分,学生的感动就是流于表面的。只有当他们能深刻体会到这些情感的时候,他们的朗读才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
另外,教师在朗读方法的指导、示范、点拨、纠正、训练,学生的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的练习,以及朗读时间的不充足等的,都对朗读效果起到了影响的作用。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老师创造好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读好书,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由此,我认为,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多读,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如果有可能,我想在课上和孩子探讨一下老班长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是否值得,从而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命价值。
如果有可能,我想结合疫情中的英雄人物,范写一段感动中国的颁奖词,让孩子也来为老班长写一段,让生命之花绽放在孩子的笔下。如果有可能,我想让孩子再重温一下臧克家的《有的人》,体会“重于泰山”的生命抉择。
如果太多太多了,让这些如果照亮我们今后的语文课堂吧。
五、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