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语文中高年段大教研组活动3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部)中年段语文教研组活动3

一.情况概述

20201216日,陈倩雯老师执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山居秋暝》,这是本学期语文组第三次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锤炼教学语言 流畅课堂教学”,朱雯丽老师评课,活动特邀江宁区小语教研员吴勇老师莅临指导。

二.研讨评价

陈雪静老师:陈老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了教师课堂引导语和评价语,使“教学评一致”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周爱华老师:课堂中应当将时间主要用于读和写,提高问题质量和引导语的指导性,要“以问引读”“以评促悟”“以读代讲”“读中见悟”,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课堂教学情境之中。

三.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简案

(一)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灿烂的瑰宝。这其中,有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忧国忧民,李商隐的朦胧婉约等等。我们也已经学了不少诗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古诗接龙---

共同点是?(王维的诗)

你了解王维吗?(出示介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维的这首诗《山居秋暝》。

(二)解诗题

理解“山居”,“秋暝”。连起来理解(诗人居住在山中时看到的秋天傍晚时的景色。)

(三)读诗句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读”。

请学生读,评价:正确且流利。

但读诗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这首诗是五言诗,共八句,简单介绍“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一句的停顿都有固定的位置,谁来说说在第几个字后面停顿比较恰当。

预:第二个字后面停顿。评价:对,五言诗是“二三停顿”。师生配合读一读。

注意停顿,节奏感就出来了。

指名读,评:要关注一点,“停”是声音停,但气息还是要连起来。

示范读,齐读。

看每一行最后一个字,这些字在古诗中(押韵)。评:你对古诗颇有研究。是的,押韵的字要读得长一些。再看前一句最后一个字,这些是仄声字,要读得短一些。指名读,齐读。

这样读就有了节奏感,也有了诗的韵味。

(四)品诗句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让我们逐句走进这首诗中,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什么叫“新雨”(预:刚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晚来秋”呢?(此时是秋天的傍晚)和诗题中的哪个词照应起来了(“秋暝”)

你们到深山里面去过没有,一场秋雨之后,在山林里行走是什么样的感受?(预:凉爽,舒适,心旷神怡)

就是这种舒适的感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你们看到了怎样的风景?(预:地上鲜嫩的蘑菇破土而出,山林里笼罩着一层浓雾,非常朦胧)

一场秋雨将空旷的山林清洗了一遍,空气是那样清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板书:清新)行走在林间小道上,是那样的(心旷神怡)。在这样的森林里,王维边走边欣赏美景,空气太新鲜了,风景太美了,他久久不愿离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无比惬意,心旷神怡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齐读。

  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啊,诗人久久地不愿离去,走啊走啊,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那眼前又出现了怎样一副画面呢?我们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读着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你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出示图片

(预:月光透过松间照出了斑驳的光影,清泉在石头上潺潺流过。月光透过松间照出了斑驳的光影,清泉在石头上潺潺流过。月光透过松树的缝隙,底下的小草粘上了露珠,月光反射着光等)

每个人读着这首诗,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苏轼有一句赞美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

说明王维的诗中充满了画面感,形象感。你看,有明月,有松林,有清泉,有石上,一个个事物在你眼前就呈现出了一幅非常优美的画面,这就叫“诗中有画”。这两句堪称典型代表。

改诗句“明月当空照”

同桌两人讨论有什么不同。(“松间照”更有美感,更幽静)有“松间照”,有陪衬,更漂亮,让人感觉山林月夜的静谧。

月光从松林的缝隙间洒落下来,你正在树林里行走,你感到这样的环境特别地(幽静)。

如果说空山新雨后让你感受到的是空气特别清新,那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你感觉到的环境是什么,谁来概括一下。(清幽)指名读,齐读。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在这样清幽,安静,寂静的环境中行走,王维更加舍不得离开了,他走啊走啊,他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读。

这两句诗不好理解,谁来给大家解释解释,“竹喧归浣女”是什么意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竹林里有喧闹声,就知道了洗衣服的姑娘回来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那第二句呢?(看到河里的莲叶向两边推开,就知道是捕鱼的渔舟回来了。)先看到莲叶在摇晃,再看到莲叶后面的捕鱼人回来了。先见莲动,再见(其人)。我们再来读一读。

古诗中的动词,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两句中,一个是“喧”,一个是“动”。中国的词语是非常丰富的,如果我们将这两个动词去掉,你会加什么字,同桌或者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谁来发表高见?

那么多的动词表达,和王维的“竹喧归浣女”的这个“喧”比,哪个好些?你从这个“喧”字里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嬉戏打闹声音,水滴滴答答的声音,欢声笑语,银铃般的笑声,收拾衣物的声音等)

笑声,歌声,吵闹声,这些山里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活泼,好动,开朗,自由自在)

这些山里的人啊,是多么淳朴,第一句写空气的清新,第二句写环境的清幽,第三句写了这是一群怎样的姑娘呢?谁来当小老师填一填。(板书:清纯)

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里清新的空气,清幽的环境,清纯的姑娘,王维舍不得走了,他有什么想法呢?指名读。

春芳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花草)

总而言之,春芳就是指春天,春天最美好的芳华,“春芳歇”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芬芳尽了)

春芳歇是说春天过去了,春天消失了,王维是什么态度呢?(随意)随意是什么意思?(随便,任凭)

我们很多人都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想把春天永远地留住,那么王维为什么对春天过去不在乎呢?(秋天更美)

秋天美在哪里?(美丽的景色)“明月松间照”美不美?......

这些都是秋天的美景,所以你春天走了就走了吧,山里中秋天的景色照样美,所以王维对春天的景色不在意。

难道这里仅仅是在比较两个季节的美景吗?其实王维更不在乎的是什么?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王维要留在这里)学习“孙”字。

繁华的都市热闹非凡,王维为什么不愿回去,就想要留在这山中呢?结合王维生平资料理解。(景色美,官场险恶,自由自在)

是啊,这里表面上写“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实际上我们可以改一改,“随意官场歇,王孙自可留。”当官的生活消失了就消失了,我想做一介山民,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子,这就是王维所要表现的情怀。如果说空气写之清新,颔联写环境之清幽,颈联写山中人之清纯,那么尾联写出了作者王维性情的(清雅)。

指名读,齐读。

  1. 理解“空”字

  2. 配乐齐读古诗

  3. 欣赏音频

四.教学反思

《山居秋暝》教学反思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它常常借助于形象,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教学《山居秋暝》,六次试上,最后一次的呈现,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导致了超时,颇为遗憾。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王维对山林生活的向往”,我在课上介绍了不少诗人的背景资料,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环节,让学生写、读、换动词、唱等等,看似满满当当。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样的课堂是不是真的让学生有所收获呢?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课,那么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指导。这里的朗读能力,不单单指的是朗读技巧,其实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品读诗句的基础上充分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在课上提到过这句话,事后想想,没有做到位啊。

(二)充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换词语这个环节,为什么没有试上的时候精彩呢?我想是因为太过于仓促,加以学生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上课,难免有些紧张。

(三)根据学生的鉴赏能力适时调整上课能力,不能为答案而提问,课上要真正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悟,不要过于追求的答案的唯一性。

通过本次活动,我明白了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虽然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但是没有真正走进这首诗当中,理解过于空泛。还有就是平时的积累不够,导致课堂生成的问题不能很好掌控,对于学生的评价语也过于单一,仍需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

五.活动照片

IMG_7532(20201225-170721)IMG_7534(20201225-170729)IMG_7535(20201225-17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