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法制安全>>卫生保健>>阅览文章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小贴士

时值秋冬季节,

也正是各种传染病肆虐流行的高峰期。

了解各种传染病症状,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有助于我们很好的预防。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几种传染病的症状及要如何去预防?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飞沫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有时也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无并发症患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主要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措施,流感疫苗全年均可接种,最佳接种时间为9-12月份。

2、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不共用毛巾手帕等;

3、注意保持空气流通,及日常环境消毒工作;

4、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探视患者应戴口罩,探视后应采取洗手等防护措施;

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确需前往的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

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发生在秋冬季,易在学校、幼儿园等处引起集体暴发。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主要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2、发现吐、泻患者要做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发生群体性感染;3、在处理呕吐物时也要戴上口罩,并及时使用含氯漂白剂等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预防病从口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每年夏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部分地区还会出现秋冬季小高峰。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

主要预防措施:

1、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如: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并将纸巾丢至垃圾桶;

3、勿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汤匙等。需清洗和消毒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过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以及经常触碰的物品、家具和厕所,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75%的酒精不能灭活肠道病毒。避免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者。

4、感染手足口病后要进行隔离治疗,尽量减少外出参加聚会活动,以避免传播疾病。若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应在家自行隔离更长时间,直至皮疹水泡干涸后2周。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该病。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主要预防措施:

1、在疾病暴发或流行季节,应做好个人预防,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

2、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

3、患者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流腮发病呈双峰分布,每年11月至次年1月、4-7月为发病高峰。

主要预防措施:

1、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成分的疫苗,如麻腮风疫苗;

2、平常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患腮腺炎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

4、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

水 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易造成暴发流行,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接种2次水痘疫苗后,保护效果能达到95%以上。

2、多穿衣服、注意保暖,多在户外阳光下学习,活动。

3、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4、保持清洁、勤换衣服,勤剪指甲,被褥、衣服在阳光下晾晒。



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同学们的健康,有效预防秋季呼吸道传染病,特提出以下要求: 
1、要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切断传染途径。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勤洗手,正确洗手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
3、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另外,睡眠休息要好。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发现有学生发烧,皮疹等现象,要立即让学生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5同学们发现自己身体有不适的地方,比如身上或手上出现水泡或红疹应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治疗,任何人不得带病上学,经医生排除传染病以后才能回校。 
6.搞好环境卫生,注意教室和生活环境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请同学们一定要养成勤开窗户的习惯,每天的值日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教室的窗户全部打开。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多喝水,加快机体代谢功能。秋季气候多变,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低,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好饮食,一定要多喝水,多吃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可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8、一旦得了传染病,一律不得到校上课。返校时必须出具复课证明才可进班上课。

特别提醒:发热的学生就诊后提交病例诊断证明给学校留档备查,学校做好追踪随访记录。非传染性疾病按照热退及其他症状(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头疼、乏力、四肢酸痛等)消失后48小时返校。腹泻、呕吐样症状按照症状消失后72小时方可返校,传染性疾病按照相关流程处置(病例诊断证明、医院的康复证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课证明)水痘、手足口需持病历诊断证明和医院的康复证明到东山卫生院1021室开复课证明方可到校上课。


编辑:王慕涵

审核: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