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课程研究>>阅览文章

北京之行感受(十三):育英,培育英才的学校(冯智强)

育英,培育英才的学校

                                  冯智强

    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与北京育英学校有诸多相似和不同。岔路学校是江宁区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育英学校是十二年一贯制。两所学校都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打造和课程开发建设,一南一北都地处古都,都处在转型发展区。但北京育英学校,拥有更大的优势:学校由杨尚昆一手缔造,毛主席曾为学校亲笔题词:“好好学习”,现在学校隶属中央办公厅直管,校园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大,教职员工众多,仅特级教师就有10人,学校人事权、财经权更具自主性。

     12月11日至14日,岔路学校的班主任团队一行21人深入到北京育英学校交流学习,行前梦寐以求,行后不虚此行。

    一所学校没有成绩,走不过今天,一所学校只有成绩,走不过明天。走进北京育英学校,“让学校成为学生的学校”的理念扑面而来:育英学校,是一所真正培育英才的学校,是学生自己的学校。

环境育人,育英学校做到极致

 

    往往一些学校,场地设备一流,学生利用率却不高;绿草荫荫,花香阵阵,学生却让“请勿践踏”等标语隔绝于外;教学楼、办公室处处悬挂荣誉标牌,生怕无人知晓。走近育英学校,感到校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育人:广场上设计了专门供学生玩耍攀爬的人造小山;图书馆前的松树周围,被设计成上下两层的木质写字台桌靠椅;校园里的石子连廊全部设计成木质的,让学生在天冷时坐上去不再冰冷;学校树林里,用整块石头雕刻出棋桌,供学生课间课后对弈,用白沙石替代一引起杂草,让学生自由出入,快乐嬉戏;学校走道内到处设有书箱,各种书籍随手可阅 ……虽然学校在环境保洁、学生安全等方面要多做出不少努力,但学校却真正成为学生活动、游戏的天地。这样的教育才是传递关爱、激活生命的教育,温馨、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更有助于激发爱心,懂得创造美的学生才能真正融入现代社会。

课程,学生学习的价值所在

    北京育英学校,不为时尚所动,不被社会羁绊,  学生的礼仪规范也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从踏入校门的第一天起,育英学生就被浸润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学校的道路由古代66条名言组成: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校没有设立醒目的标语,取而代之的是把感恩父母、英雄人物彩绘在梁柱之上。学校9栋楼分别用孔子的“九思”——思明、思聪、思温、思恭、思忠、思敬、思问、思难、思义来命名,以其中蕴含的道理警醒学生。现在学生,不是接受现代教育信息过少,而是丢弃传统、遗忘经典过多,学生缺少了真诚,多了世态炎凉的冷漠,增多了斤斤计较,缺少了敢于担当的社会意识。

    在育英学校,课程不再由校长或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的发展高于一切。育英学校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同一学科上进行了教材整合,六年级已更名为初中预备年级,由学校根据学生选择(走班制),实行自主排课;初三年级和高一年级实施引桥课程。

    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自主实践,合作交往的场所。校长于会祥利用十二年一贯制的学习资源,在校园中倡导“伙伴成长计划”,用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担当意识。六年级学生要参加《学生自助就餐计划》,作为六年级学生要照顾三年级的学弟学妹吃午饭。三至六年级一同召开运动会,取名为“伙伴携手——寻宝乐”趣味运动会,小学生跑进中学生的教室、实验室去寻宝,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学校的经营场所,也交给学生管理,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商业经营的苦与乐,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甚至发动家长一同参与组织社团活动。学生自主参与,快意无限。

    育英学校于会祥校长说:“学校必须坚守课程的育人功能定位,并且不能窄化了课程改革,如果抛开这一点,即使中高考升学率再高,学校教育也会存在明显缺陷。”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名师是成就学校的基石

    这一点,是这次北京之行颇为触动的一点。

    好校长,学校发展的灵魂,优势在于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把教职员工视为知己、亲人。虽然没能亲眼目睹育英学校于会祥校长的风采,但从和育英学校教师交流中,就能感受得到对校长仰慕、尊重和追随。在育英学校的时间虽短,但从环境文化的打造、学校扁平式的教育管理、校内教育家的培养模式等方面足现名师的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

    名师,学校成功,学生成才,教师成长的基石。12月12日一天,几名教师的直面交流,印象深刻。

             蔡茜——低年级学部语文学科主任

    蔡老师带领低年级语文学科组教师在教学中,问道于学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前期调研,在教学中探索分层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还把绘本研究引入到教学中来。老师们还为学生推荐了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让经典的书籍成为孩子们进步的阶梯。除此之外,他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猜字谜等。在活动中学习,使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不同的程度的学生都在提高。

               郝杰——初三班主任、英语教师

    郝杰老师的发言较短,但提炼出精髓,却发现她是一个父母型爱心教师,她将学科教学与班集体建设有机融合。三部分的经验介绍实为个人成长的自传:1.做个勤奋的教师,用知识管理课;2.做个耐心的教师,用写作激活思想;3.做个丰富的教师,用活动释放心灵。

沈立凤——校长助理、小学英语教师

沈老师交流的主题是《关注需求 整体建构 聚合各学科科育人效力的育英课程建构与实施》。

    她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开始,介绍了我校小学部在于校长的带领下,坚持“问道”的思想,开展了多学科的校本课程建设。如:体育课程、国学课程、兴趣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