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2)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2)

一、活动主题

“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数学“活课堂””专题研讨。

二、活动目的

1.让课堂“活起来”

并不刻意追求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是倡导“研究性教学”,期待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关注并激活如下课堂教学要素: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倾听与对话、交流与展示,催生指向“核心素养”的教与学。

2.让学生“活起来”

研究教学与研究儿童本是一件事,不可分割。教学的本质是促进深度学习,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考,促进学力生长与提升。

3.让教师“活起来”

建立教师与学生、教师伙伴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倡导课堂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研究型”同伴互助关系。教师是教学的源头活水,他应在课堂中与学生共同成长,获得成就与尊严。

三、活动内容

环节

上课时间

课题

年级

执教者

地点

课例展示

10:00—11:00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三上

杨伊凌

六楼录播室

专题研讨

11:05—11:45

全校数学组

 

四、情况概述

2019年10月22日,杨伊凌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是本学期的第二次大教研。本次教研紧紧围绕“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数学“活课堂””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五、综合评价

优点不漏:

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遵从儿童最朴素的思考,原生态表达,顺应儿童思维历程,引导学生讨论特征走向深入;

能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交流和思考。

建议:

忽视了对生成性资源处理;

教师“放手”不够,引领的较多;

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要记忆对比,认识不够深刻

 

精彩课堂

 C:\Users\lenovo\Desktop\未命名.png

研讨记录

 C:\Users\lenovo\Desktop\IMG_20191101_140635.jpg

 

观课单

 C:\Users\lenovo\Desktop\1.jpg

签到表

 C:\Users\lenovo\Desktop\IMG_20191101_141122.jpg

六、教学设计

一、联接经验,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它?

:想。

课件出示机器人丁丁。

:同学们有没有觉得丁丁的身体很特别?

:丁丁的身体都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

:(板贴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课桌的面是长方形,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每块天花板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常见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评析】机器人(身体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观察对象。以此导入新课,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萌生了探究的想法。同时,丁丁和随后呈现的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沟通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如此导入新课,有趣亦有益。

 

二、自主研究,发现特征

1.汇报交流长方形的特征。

 

:谁来说一说通过预习你了解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哪些特征?(板书:边,角)

:通过预习我发现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一共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

:我发现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

:我发现长方所四条边.对边相等。(师板书:对边相等)

:我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并且

四个角都是直角。(师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我听到一个词,对边,什么是对边?:对边就是相对的边。比如上边和下边相对,左边右边相对。

:是的,这两条长边相对,我们把它们叫做一组对边,两条短边相对,叫做另一组对边,长方形中有几组对边呢?

:()两组。

:这两组对边分别叫什么名字?

: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宽。(师板书:长、宽)

 

【评析】学生不仅在生活中接触过大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且在一年级已经初步感加长方形和正方形。两方面的经验足以支援学生进行预习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引导质疑,逐步完善内容。

 

2.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师:这两个结论是同学们预习时的发现,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验证。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长方形的边和角的持征。学生拿出长方形纸、直尺、三角尺验证。师:谁来说说你验证了长方形哪一条结论?用什么方法验证的?

生,:我是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我测量了长方形上边长是10厘米,下边长10厘米,说明这组对边是相等的。左边长7厘米,右边长7厘米,这组对边也是相等的

:你是用量的方法。(板书:)

:我用折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我把长方形纸上、下对折,发现上、下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这组对边相等。再左、右对折发现左、右两条边也完全重合,说明这组对边也相等。

:我验证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我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和长方形的角比,发现完全重合,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另外三个角也是这样。

:我有比他更简便的方法,比一次就能知道四个角都是直角。我把长方形对折再对折,把四个角折成一个角,这样比一次就能知道四个角都是直角。

:哦,的确简便多了!为她这种聪明的折法鼓鼓掌。谢谢大家的精彩汇报。

:才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一一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量、折、比)

}评析:本环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质疑,补充,完善等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活泼的,主动建构的过程,特别是学生的补充发言,把四次测量变为一次测量,是方法的优化,也是思维的提升。

3.汇报交流正方形的特征。

师:下面我要把这个长方形来变一下(课件演示)。把他的长边缩短,再缩短,当长和宽一样长时,它是什么图形?(正方形)你们一眼就看出它是正方形啦?说明正方形也有自己的特征。

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我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板书: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我知道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叫帅:他把四条边折到一起了,说明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好聪明的方法,你能再教我们折一遍吗?

师生一起动手折。

 

【评价】本环节,教师巧妙地引出正方形,并与学生共同探究正方形的特征,特别是教师有心地将正方形的四条边粗粗地描绘上不同的颜色,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比对;更感慨于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的灵动和智慧,还有质疑问难的自信,这应该成为数学活动追求的境界:“动”、“思”结合,让思维在指尖上跳动!

 

三、对比辨析,深化认识

:想想这些经过我们验证的长方形“折”、“摆”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时有一个学生小手高高举起,显得很着急。

:你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我创造出的图形和他们不一样。

:请你上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学生在展台上演示方法

:这一小组的活动材料中有4根小棒(22),设计意图是围成长方形,没想到他们把其中两根长吸管折弯,拼成了个正方形。多么有创意的方法呀!

 

[}评价]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探究的过程通常是曲折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汇报和辨析。

 

七、教学反思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一开始就创设了小精灵游教室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教室的同时找到身边的图形。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就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新课的引入到比较特征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材料。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二、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

对于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大纲要求“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特征。”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直观的认识更为重要。为了这到这一目的,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这节课一方面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个学习小组每人一把剪刀、一把直尺或三角尺、一张彩纸、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各一张、彩色小正方形各四个,为人人动手提供了可能。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思考、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展。通过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手、脑、口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正是由于活动材料的充足,才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的投人,使课堂有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同时又由于各项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三、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练习量较小,没有对这节课进行小结和总结,对于最后一节的环节设计要先讲完要求,然后再让孩子进行操作。孩子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转折过渡自然。对时间把握度不够。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对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