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一、时间:2019年6月5日
二、地点:行政楼412
三、备课内容:夏福蓉老师教研课研讨
四、参加人员:王丽、李昱、俞波、袁圆、张剑楠、曹云文、苗菲菲、濮阳舒煜、张娜、徐建萍、吴洋、夏福蓉(共12人)
五、主讲人:李昱
王丽:夏老师紧扣“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一核心语句,引导学生围绕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树”,并由物及人,引导学生感悟“以树喻人”的写法,从而体会“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宋庆龄的高贵品质,顺畅自然。
俞波:夏老师的课可借鉴的地方很多,牵一“句”而动全篇 在迅速浏览课文后,教师引导孩子聚焦关键语句“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并以此带动全篇的学习,引导学生走进文字,去品味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的特点,并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樟树“香气”“拒虫”的特点。整节课,始终围绕这句话,尤其在结课时,又将这句话改成逗号,引导学生说“人们舍不得的原因”,总结非常到位。
袁圆补充:这样的课堂,让阅读和感悟有了“抓手”,课堂显得佷“整”,不枝不蔓,目标达成度很高,也很容易引导学生走向深入。这也让我联想起一些课文,也可以这么教。如《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就可以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这一句来展开教学。
张剑楠:将阅读感悟与语言文字训练结合起来 夏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书、感悟,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上,夏老师让学生总结樟树的特点,并让孩子到黑板上写下来。之后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完成填空,引导学生填出自己的思考,学生的表达非常精彩。除此之外,夏老师还抓住文中含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三次引导学生去表达,可以说是层层深入,学生一次有一次的收获,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又促进了对樟树特点和品质的感悟。这样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曹云文:用资料拓展深化对“以树喻人”写法的认识 在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对“以树喻人”写法有初步感知之后,夏老师及时拓展了宋庆龄的资料,让学生读资料,说感受,再次体会文章的写法特点。夏老师共出示了四次资料,有宋庆龄自己的话,有具体的历史事件,还有罗曼罗兰对她的评价,层层深入,每拓展一次,学生对文章写法和人物品质就有一次更为深入的认识,层层深入,可谓是独具匠心。 总之,夏老师的课收放自如、亲切自然,非常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