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语文中高段大教研组活动4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语文中高段大教研组活动1

            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

 

一、情况概述

2019年5月14日,庞银老师在六(11)班,开展语文大教研,主题是:课外阅读的拓展。

二、综合评价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此时进行古文古句的拓展很有必要。庞老师从论语入手,以书法为辅,带领学生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文化。

三、教学设计

《论语初读》教案设计

                                                           庞  银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

2、掌握部分出自《论语》的常用成语,理解经典名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丰富精彩的内涵。
3、背诵部分经典名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经典名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丰富精彩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第一句便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它选自《论语》开篇第一句,无人不晓。在这样的重要场合恰当地表现出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欢迎,也体现出《论语》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

二、新授

1、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本《论语》书,请打开它,翻看序言部分,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学生交流(作者  内容  地位 )

2、《论语》离我们远吗?

在时间的隧道中,它离我们很远;

   在精神的世界中,它离我们很近。

   甚至无时无刻不伴随我们左右……

例如:“学而思”,你想到了什么?

还有很多常见的成语也是出自《论语》,你知道吗?

   学生交流

  你们会写吗?

(点名板书,余者笔记)

你们写得真漂亮,我也写了两个。

出示:   见贤思齐   不耻下问

有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3、走进经典名句

老师选择了其中比较常见,大家比较熟悉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幻灯片)

《论语》中的智慧——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要求:读出韵味;②理解意思

 

老师非常喜欢其中几句,我们分享一下。

(四句理解)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不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谄:巴结奉承

 

(出示幻灯片)

送出书法作品

三、总结:

从刚刚同学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你们对这幅作品的喜爱,其实这也是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喜爱。

我们的国家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唐诗、宋词、书法、汉字等等,他们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而《论语》只是其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我们学习它,汲取生命成长的养料,成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翩翩君子。

它提醒着我们:

为商不可“见利忘义”

为师定要“诲人不倦”

为政必先“修己安民”

我们要努力学习它们,传承它们,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代码、遗传基因!

四、教学反思

接到大教研的通知,我有点激动和紧张。我选择给孩子梳理《论语》的相关内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内涵深厚、意蕴深远,成为了名家大师公开课的宠儿。想要将《论语》上出新意、上出自己的特色,我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行为巧妙地将自己的理解呈现给大家。

于是,上课伊始,我举了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一个细节,拉近了《论语》与我们生活的距离。其后,又借着生活中的《论语》,举了“学而思”的例子以及我们特色教室布置上的一些细节,进一步缩短《论语》生活的距离。

总的来说,整节课于有效拓展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的韵味。课堂的成功,源于孩子们平日的积累,源于我和孩子们对教室几年来的精心布置。美中略有不足的是,孩子们对教辅资料的过度依赖,资料可以成为我们的拐杖,而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全部。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于其途也,当砥砺而行。

五、活动照片

 

06fa60d2d231dc1eb69a409632412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