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备课组活动>>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4)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一、时间:2019411

二、地点:行政楼412

三、备课内容:张剑楠老师教研课研讨

四、参加人员:王丽、李昱、俞波、袁圆、张剑楠、曹云文、苗菲菲、濮阳舒煜、张娜、徐建萍、吴洋、夏福蓉(共12人)

五、主讲人:王丽

六、集体备课内容:

俞波: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自由感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这对母子之间的爱。如学习课文第二段儿子说的一番话时,学生在感悟了母亲为了这个所付出的艰辛,体会到“重担”“翻山越岭”等词语的含义后,孩子们的朗读已力透纸背,也许孩子们已是文中的“我”,正在用朗读感受母爱

李昱:张老师在课上能抓住对话,进入情境。让学生习文章的对话。从而使对语言的理解与情境的感染揉为一体。

徐建萍:张老师在品词析句,领会情感时抓住“翻山越岭”、“ 担子”、“可是 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使学生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深化了对母亲的认识。这样学生就学会了抓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

吴洋:老师在课堂上以读代讲,体会情感。学生通过朗读、齐读、个人读的形式、揣摩语言的内涵,从而达到了“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效果。

濮阳舒煜:张老师以一个 “字来贯穿全文,从读课题中的 “字,引起学生的关注;读作者,通过感受对母亲的不了解;认识母亲,想象的分量;读感恩,体会的情感交融。读自己,让字在心中生根、发芽。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条分缕析,呈现出一种板块层进式的教学造型,学生在整体板块内容面前,进行纵深探讨与交流,在实践中训练了语言文字,体现了板块教学的简洁美。

建议:这节课对图片的运用还不够到位。如在抓住“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者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重点句子时,应该紧密联系课文第一幅“母亲挑担携女图”,引导学生反复地诵读,想象母亲肩上所承受的分量。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先问学生自己爬山的感觉,让学生自身体会到母亲爬山的艰辛,而这样的艰难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年复一年,学生由衷的体会到母亲的担子之重,不由得有了对于母亲的敬佩之情。此外,教师应该再次引导学生看插图上的母亲虽然肩负荷重,但仍面带微笑,承受着一切重担,这勇气源于对孩子的爱。因此,学生就会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了,不用刻意为之。

IMG_PITU_20190416_1757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