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概述
2018年11月20日,夏明星老师在六(10)班开展了大教研,执教课题为《詹天佑》。本次教学研讨的主题是: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在研讨中,夏老师好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在老师们的共同研讨下,我们寻找了一些方向。
二、教学设计
《詹天佑》教学设计
江宁区岔路学校 夏明星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重点掌握“勘”和“凿”的字形,用逐字释词法理解“要道”“争夺”“争持”词语意思。
2. 学会关注课文开头部分,简洁概括事件。
3. 品析文本,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伟大的人,有收复台湾的___________,有爱生如子的__________,有至死不忘祖国统一的___________,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工程师,他的名字叫_______.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资料,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随机点评:A.你很会搜集资料
B.你对詹天佑的了解可真多
C.你真博学,让我们对詹天佑更加了解了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作者是围绕哪一句来介绍詹天佑的?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1)说说你怎么找这么快?
方法指导:这位同学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她很巧妙地关注到了文章的开头部分,其实不仅文章的开头部分很重要,每一段的开头都很重要,这对我们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2) 你能用这个方法,,来找一找课文围绕“杰出”和“爱国”,写了詹天佑的哪几件事情?
(预设:学生可能会答句子,不够精简)
方法指导:在概括事件的时候,要做到尽量的简略,本文中我们可以概括成詹天佑干了什么事。
A. 接受任务(贴板贴)
B. 勘测线路 (学生写) 老师觉得你找得很准确,请你把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好吗?
C. 开凿隧道(学生写) 你的字写得很漂亮,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吧。
D. 设计路线(贴板贴)
(预设:学生可能会先找出勘测线路,追问其他孩子:这句话中,你们只找到了勘测线路吗?还能找到其他事件吗?)
指导勘(左右等宽,“力”偏下,撇要伸展)
凿
就让我们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1905年,跟着詹天佑一起去修筑这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吧。
1. 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怒:A. 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1.为什么要争夺?(理解要道)
方法点拨:这种方法叫做逐字释词法。解释字的意思,合并到一起便是整个词的意思。这种方法用在同义词辨析中作用极大。
2.你能用这种方法解释一下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争夺(争相 夺取) 争持(争论 相持)
3.争夺的结果是什么?
B. 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4.为什么要这样要挟?(我国没有人,科学人才匮乏,技术落后)
补充资料:
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即将土崩瓦解。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将中国当成了一块谁都可以任意宰割的肥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谁拥有了铁路修筑权,谁就拥有了一系列的权利,他们可以在沿线推销他们的过剩的商品,可以沿途架设电线,开办邮局,驻扎军队,逐步由经济上的控制过渡为军事上的控制,使那里成为一个国中之国,成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天下。仅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
过渡: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泱泱大国却成了任他人宰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这样的阻挠,你们愤怒吗?请将愤怒通过你们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5.指导朗读。(全体男生,请将你们男儿的满腔愤怒化作你们的朗读声吧)
喜:A.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老师听出来了,你为中国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而高兴,老师也很开心。还有谁能从课文中感受到喜的?
B. 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1)什么消息?
2)如果你是当时的老百姓,你会怎么说,怎么想?
忧: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a.你担忧什么?
b.出示图片
c.请你想想:这样的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如果让你站在上面,你会怎么样?如果让你自己爬上去,你会怎么样?如果不仅要你爬上去,还要你在上面修筑铁路,你能做到吗?
d.请同学们再想一想,要在这样的路上修筑铁路,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你们这样一说,老师不禁也替他担忧起来了)
e.点名读,读出地势之险。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 什么语气?
2) 轻蔑什么意思?可以用个同义词换一换吗?
3) 你能用轻蔑的语气读读吗?(点名读,分小组读)
过渡:在这样的地形上修筑铁路,确实困难啊,但,除了地形上的困难,还有哪些困难呢?
四.小练笔
此刻清政府任命詹天佑的消息传开了,想一想社会上会有哪些声音呢?我们来分角色,第一组为帝国主义,第二组为清政府,第三组为当时的老百姓,第四组你们就做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同事吧!小组讨论,你会说些什么呢?
1. 请学生交流
2. 出示写作要求
3. 学生写作,交流
4. 从你们写的话中,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个不怕困难,誓死完成任务的詹天佑,他是多么的了不起,他是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今天,老师还想给大家再介绍一位英雄,前有詹天佑,现有林鸣。
五.拓展延伸
出示图片:港珠澳大桥
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林鸣 港珠澳大桥 业界的珠穆朗玛峰
请同学们课后了解林鸣设计建筑港珠澳大桥背后的故事,他和詹天佑一样,都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下节课我们一起继续探讨詹天佑,也再来认识林鸣!
三、教学反思:
《詹天佑》教学反思
江宁区岔路学校 夏明星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 课文围绕“杰出”和“爱国”,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由于是第一课时,我在设计时首先帮孩子理清文章脉络,通过让学生找出写了詹天佑的哪几件事情,让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概括,从整体上把握整篇课文,再从接受任务开始,一个主问题“心情变化”来贯穿詹天佑接受任务所遭遇的困难,最后通过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说说接受任务时不同的人会说什么样的话,学生更能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困难,最后,让学生写出詹天佑面对这么多困难,他会说些什么?面对这么多困难,他为什么还是接受了这项任务?通过这个问题,再回到关键词“爱国”上。上完这节课,我有如下的感受:
1.方法导路,现学现用,强化练习。
在这一节课中,我强调学法的指导,主要指导了两个学习的方法“逐字释词法”和关注文章的开头和每一段的开头,并且每一个方法都让学生当场使用,巩固此种方法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于本篇课文,更多的拓展到方法的学习,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
2.补充适当的资料,缩短和文本的距离。
这一节课中,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背景距离学生太过遥远,学生体会不了本文的情感,这节课中,我补充了一段资料,学生对当时的情景有所了解,更能感受詹天佑接受任务时的困难之大,困难越大,越能理解詹天佑的爱国之情,这样就更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但,上完这节课后,更多的是遗憾,更多的感觉到理想的效果和现实的差距,鉴于此,我反思了如下几点,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所改善。
1. 朗读没有实效性
虽然本节课的朗读非常多,但是也就显得没有重点,指导浮于表面,没有选取好好的语句,进行有效的训练,落到实处,比如,轻蔑的语气,学生读不出来,可提醒孩子注意哪些词,还可以进行范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会让学生的朗读有所进步。
2.浮于表面,理解肤浅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就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这堂课容量太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带领学生去感悟去深入,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每个问题都不够深入,多追问些为什么,或许就会让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
(4.)最后虽然回归到爱国,但不够突出,会让学生没有明确人物的形象特点。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和研讨,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能够帮忙教师在劳动中获行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四、现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