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目标达成度,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岔路学校2018-19(1)科学教研组第2次集体备课
一、情况概述
11月21日周三,科学教研组开展了本学期的第二次集体备课。前面我们已经让邵玲老师把她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放到讨论组中供大家查看,各位老师针对她的设计提出了众多有启发性的建议,经过修改试上,我们组教师工作检验了本次集体备课的效果,聆听了邵玲老师执教的教研课《做一名小侦探》。可以说课堂效果蛮好,基本达成了我们集体备课的目标,现将过程记录如下:
二、教学设计
《做个小侦探》
【教学目标】
通过猜想蒲公英飞,菜上的洞等原因的活动,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基本特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猜想。
在猜蜘蛛网破的原因和看脚印说故事的活动中,尝试不同的猜想。
在猜想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通过恐龙灭绝猜想,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意识到猜想在探求真相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依据观察到事实,作出猜想。
【教学难点】
将观察到的事实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合理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谈话:1.小朋友们,今天阳光明媚,天气真好,是个郊游的好天气,但是我们没办法走出去看看,就让老师带领你们在教室进行一次郊游吧。
2.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步,走啊走(学生坐着踏步,如果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导观察
1.谈话:啊,我们来到了一处草坪上。
提问:(1)这是什么吗?(蒲公英)
(2)在它的周围是什么?(它的种子)
(3)为什么种子会飞起来?(因为有风,是风吹的)
(4)你怎么会这样猜呢?(问同一个人)
2.完整的说一下,它怎么了,你猜它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这样猜测的理由。
(蒲公英飞起来了,是风让蒲公英飞起来的。以前看过等等理由)
3.表扬:看来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喜欢关注大自然的小朋友。
4.我们继续走啊走啊(踏步),那是一片菜地,大家走近看看。
提问: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整的说一说:它怎么了,你猜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为什么会这样猜测呢?
(菜叶上有洞,洞是虫子咬的。)
表扬:看来大家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走了好一段路了,我们歇一歇吧。
5.看啊,这边有两只小狗,他们怎么了?
(它们因为太热了所以在吐舌头。)
6.小结:蒲公英的种子飞起来了,菜叶上有洞,小狗在吐舌头,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到的。(板书:观察)而有风、是虫子咬的、小狗很热要散散热,这些又是什么呢?是的,这是我们猜测的,也就是猜想。(板书:猜想)
(如果学生一开始不能完整的说,那么可以分解引导,然后连贯的说)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而自然的环境,边走边看边发现,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得到了很好的唤醒,而新的概念正在慢慢形成。
二、看图说故事,学会猜想
1. 过渡:谈话:刚刚小朋友们根据看到的现象来想这是为什么。这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很多人都这么干的,最擅长这么干的人恐怕就是“侦探”了。今天,我们也来做个小侦探,一起来猜想。(板书课题)这里有两个“现场”需要小侦探们一起来勘察。我要来看看,哪位小侦探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火眼金睛和一个善于猜想的聪明大脑。
(一)蜘蛛网图片
1.提问:这是什么?(蜘蛛网)仔细看一看,蜘蛛网怎么呢?(有洞)这就奇怪了,是谁破坏了蜘蛛网了?大胆的猜猜看。(雨、风、虫子、人的破坏、树叶、树枝…)你为什么会这样猜呢?只要我们的猜想是合理的都是可以的。
(不否定学生的答案)
2.过渡: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 刚才我们提出的都仅仅是我们的猜想,但究竟是谁破坏了蜘蛛网了,我们还需要寻找更多的线索。要做一名合格的侦探真不容易,他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接下来老师还要考考大家。
(二)雪地里的动物脚印图。
(把一幅图分成三部分)
第一幅:1、谈话:这里还有另一张照片,拍到了雪地上留下的动物的脚印。仔细观察这些脚印,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汇报:①你看到了几种脚印?(两种)你怎么知道是两种脚印?(形状不同、大小不同)
②这些脚印之间的距离有变化吗?这又是怎么回事?
第二幅:4、谈话: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有的人甚至已经在看的同时作出了猜想。那么,雪地上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走到这里发生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5、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引导学生猜想在脚印重叠部分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三幅:6、谈话:过了一会,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了呢?
7、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总结:经过三次猜想,我想小朋友们都对雪地里发生的事情有了自己的猜测。那么你能看着这幅图说一个小故事吗?
9.小结:大家的故事都很精彩。看,大侦探柯南也在表扬你们呢,这说明只要我们在遇到事情时仔细的观察,大胆的合理的猜测,那们班的同学都能当一名合格的小侦探!
[设计意图] 第二单元学习过观察,这里的活动与观察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学生展示前概念,借助观察重新建立新概念的过程,需要老师更加细心的引导。
【板书设计】
zuò gè xiǎo zhēn tàn
7. 做 个 小 侦 探
guān chá
观 察
cāi xiǎng
猜 想 ?
shí yàn
实 验
三、研讨评价
邵玲:执教教师分享关于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我把本节课初步划分为三个环节。第一部分重点在观察,引导学生观察三张图片说出自己的发现。第二部分重点在猜想,针对蜘蛛网破了,提出自己有根据的猜想。第三部分,从前面单一维度的猜想过渡到多维度的猜想。经过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修改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对比修改前后的教学效果,我觉得教学过程更加合理顺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傅亚玲:本单元是一年级用大脑思考的第一课时,分成四个部分,从单一维度的猜想逐步过渡到多维度的猜想。第一部分准确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与已经有的经验的联系。我们要做的是破掉学生固有的思维,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动物,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整个猜想得有一定的依据。
张昌明: 教学低年级的课存在很多困难的地方,邵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把控上能力较强。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积极评价学生的发言。给学生搭好支架,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我们的预定目标。作为教研课我们应该大胆的去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不走寻常路,开发一些更有生活意义的环节活动帮助学生探究科学的真相。
顾净: 整个课堂的教学状态很好,教师用三张图片帮助学生观察,较好的达到了我们要达到的效果。但在分组开火车的环节上让我感到了困惑,对每个组的评价不够深刻,导致多个小组的回到出现了重复。最后一个环节的脚印部分的设计目的是什么,小组交流的有效性没有达到。如果环节设计的再深入一些,比如从语言上,从环节设计上多思考,我想效果会更显著。
经涛: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能把一堂课上得有声有色是很值得肯定的。无论对课堂的掌握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首先,邵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的形象迅速引起学生的共鸣,顺利切入本课的主题做一名小侦探。后面带领学生分成三个环节,一步一步深入学习科学观察猜想的全过程,学生学得饶有兴致。只是在各环节的教学目标上教师分析的还不够准确,第一个环节应放在观察上,第二个环节应放在猜想上,经过前两个环节的训练。第三个环节应该把重点放在通过观察得出猜想的联系上。这样,通过一节课的训练,使得我们的孩子知道科学的猜想不是瞎猜,这些个猜想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有依据的猜想,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做个小侦探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导入部分是用柯南的照片来开门见山说要带小朋友们去当小侦探,然后用三幅简单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猜想适应猜想。第二步采用蜘蛛网的照片,让学生进行一个维度的多种猜想。最后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脚印图上,第二单元学习过观察,这里的活动与观察具有紧密的联系,而且是多个角度的观察。观察的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信息量特别大,雪地既有时间也有地点等信息,然后为了方便思考自己会给这两种脚印安上两种动物的身份,那么通过看图说故事,学生一般会有模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等,自己就能梳理出来已经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多种维度的猜想。
但是这节课有有一些部分设计不太好,影响了教学效果。
1.在备课的过程中过于依靠教材,材料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如果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学生更加容易把课堂应用于生活。
2.在脚印图中我本身是想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维度的猜想,可是由于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设计的不够清晰,有部分学生有点混乱,不知道要干什么。因此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就打了折扣。在本校的讨论过程中有老师提出可以用简洁的方式罗列出来一行是脚印的特点,一行是猜想,学生可能会更加容易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小组竞赛的环节,我采用了答不上来打叉的方式,但是对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应该改为答对了打星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鼓励语言有些单调,需要更丰富,更具体的表扬来鼓励学生。
五、活动照片
六、活动签到表
七、校网报道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