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17-18(2)科学教研组第1次教研活动报道.docx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及器材突破难点

——2017-182)科学教研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情况概述

2018313星期二,张昌明主任在四(6)班开设了一节科学教研课,课题《肌肉下午科学教研组的老师们在录播教室对这节课进行了热烈充分的研讨现将教研过程整理如下:

二、教学设计

1.欣赏图片肌肉男

看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法?——>肌肉

2.骨架可以由人帮助运动,但我们的身体是什么在帮助运动?

肌肉可以帮助运动

3.生活中哪里见过肌肉?吃过吗

盐水鸭……

4.展示猪肉的图片,的肌肉是怎么样的?回去看看新鲜的

5.班级学生图片,身体的哪里有肌肉

、腿、脸……

6.人体轮廓图找一找身体有肌肉的地方涂上去。

7.汇报结果

8.出示正确的肌肉分布图

全身有多少块肌肉?600多块

为什么200多块骨骼需要600多块肌肉?——>多块肌肉带动一块骨骼

9.研究肌肉的工作,举手运动

介绍两块肌肉: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10.演示实验:学生举哑铃

11.体验活动:学生放下摸摸有哪些肌肉在运动

12.汇报结果

13.图片展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在举手和放下的样子。

14.一起做个游戏:根据把手节奏收缩手指。

那边酸痛?整个手臂都会累——>骨骼肌

15.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例如肚子咕咕叫)

16.睡觉时,哪些肌肉休息哪些运动?

17.班级两位同学图片

想要那种体格?怎么变为这种体格?

运动:锻炼了哪部分的肌肉?

、研讨评价

马玉洁内容分析透彻,节奏紧凑,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了解所学内容,充分利用了各种现代教学手段。肌肉的工作原理讲的不够透彻,有些浅显的内容与课堂内容关系不大的可以不提。张主任管理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值得我学习榜样。

徐悦开头导入有趣各种表格设计具体生动,小游戏的设计有趣。课堂内容设计有些紧凑,各个过渡环节的设计不够完善,略显突兀。在引出骨骼肌的这一块进行更加细致的引导。标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具体位置或换一种表述方式。

王跃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眼手等多种感官参加认识、探究体验活动。认识肌肉及与骨骼运动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的自主体验活动很好的结合。帮助突破难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总结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和培养。对部分肌肉的认识略显不足,以致后面的体验活动不准确、充分。借助模型的构建或许更有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傅亚玲教学实验材料准备充分(信封防止学生因好奇而走神)。对难点的突破高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肌肉分布,后一组补充前一组的遗憾,一步步得出肌肉几乎遍布全身。学生对于脸上有肌肉理解不透彻利用喜怒哀乐表情的存在突破)对于肌肉的工作让学生利用哑铃来突破(绷紧、放松)多出图片和模型。教学骨骼肌,可以在解释之后再补充例子,比如平时吃的排骨。认识肌肉分布,可让学生展示肌肉(学生也许会卷起袖子握拳增加实物模型以便帮助血神更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认识肌肉。一开始也是想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搜集有关肌肉的知识进行汇报,但当我自己上网搜集有关肌肉的知识、图片和视频时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网上有的资料太复杂,学生达不到合理取舍整理资料的水平,其次很多的图片资料不适合四年级学生查阅。而学生自己对肌肉又了解多少呢?我课前调查了部分学生,男生多少知道点腹肌、胸大肌,女生根本不了解,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对肌肉没研究。因此在第一环节,我采用的就是最简单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肌肉的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认为身体上比较发达的才是肌肉,所以他们汇报的时候多是上臂、胸部、腹部、大腿、小腿,这些明显的肌肉,这是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为了开阔提升学生的认知我播放了健美运动员的表演,学生第一次看可能有点不好意思,通过观看孩子知道通过锻炼肌肉发达之后全身不同部位的肉都是肌肉,这个肌肉内涵就比较广了。随后出示肌肉模型,进一步明确全身有600多块肌肉,分布在全身各处,并不是身上强壮的才是肌肉,纠正了学生对肌肉的原有认知。继而认识人体五大肌肉、肌肉最多的面部和肌肉最少的掌心。至此,孩子对肌肉有了初步的认知。整个的教学中深感不足的是教师引导语较多,如何能将这些零碎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的认知活动呢?还需要大家出谋划策。

第二环节,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这个环节的重点就是通过曲臂运动认识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认知的广度,我设计了师生在雏鹰起飞的音乐中做运动,初步感受肌肉变化最明显的部位,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慢动作、高强度、细体会,明确一块肌肉变硬鼓起来是收缩,另一块肌肉拉长是舒张,肌肉是成对工作的。因为肌肉的具体收缩的作用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所以借助手臂模型,拉动肱二头肌,手臂弯曲来加深对肌肉收缩是骨骼运动的动力的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既使学生有所感知实际上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浅的,要讲透理解深刻其实很复杂。但我希望能通过活动给孩子引引路,可能因为这节课的探究孩子对肌肉的工作原理产生浓厚兴趣,促进孩子课后对肌肉知识的主动了解和探究。

第三个环节就是认识肌肉按部位分为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学生谈收获后,我罗列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因为在日常教学中有时我们的活动组织得轰轰烈烈,似乎学生都知道了,但真正要准确表达出知识时学生却说不对。上学期科学期末检测,判断声音在水、沙子、空气中传播效果,实验会做,传播效果优良也很明显,可后边附加的一个问题,我是怎么知道声音传播的倒把几个孩子给难为住了。所以在最后还是希望孩子们把感受体会获得的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成为自己的资源。

这就是我这节课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在讲课之前有的知识点也是反复的在琢磨,例如肌肉是连接在两块骨上这个知识点就移来移去换了好几个位置。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今天落实在课堂上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课后请老师们多多指导。

、活动照片

、校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