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路学校小学体育学科视导反馈总结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推进卓越课堂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期开学对小学体育组进行了视导,现将视导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16位体育老师被视导,听课16节。其中优秀课7节,达到3节,达成度44%;良好的课9节,达成度56%;
二.主要成绩:
1.教师准备充分。从备课、场地器材的布置到作课,每位教师均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
2.教学目标明确。多数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及评价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
3.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表现在教师的教态上,多数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另一方面表现在教学组织上,改变了原来“整齐划一”,“一统全体”的局面,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三、表现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了启发引导、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四、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加强了“游戏教学”内容。
4.重视了“课课练”。根据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及评价标准的要求,每节课至少用5——8分钟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多数教师在内容安排上都安排了“课课练”内容。
三.问题与思考
1.整体水平不高。从教师申报的情况看,申报精品课堂的只有7节,占比44%;良好的课9节,达成度56%;虽然没有合格的和待合格的,但是还是说明教师底气不足,基本功有待提高。为了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一是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二是为教师搭建平台,走出去观摩优秀教师上课;三是通过体育卫生专委会聘请专家来给大家作讲座,拓宽大家的视野;四是通过教师基本功竞赛促进大家学习提高。
2.教学内容单一。所听16节课中,韵律与舞蹈、武术1节,球类和体操也比较薄弱。为了丰富教学内容,从提高教师自身水平着手,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教师韵律与舞蹈、武术、体操以及球类项目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练习密度不够。导致练习密度不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生怕学生没理解、不明白,一个动作技术反复讲解,不注意语言的精练,忘记了体育课的特色“精讲多练”;二是随意调队,本来多数学生动作技术掌握得很好,个别稍差,教师就没必要全体集合讲解、纠错,而采用个别辅导的原则,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足,密度不够,从而影响运动量。
4.安全意识淡薄。一是不注重“常规教学”。课的开始就应该清点学生人数,了解缺课学生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运动前要问学生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安排好见习生活动。二是准备活动针对性不强。准备活动的内容一定要围绕主教材进行,目的性要强,这样才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伤害。三是课前没有检查场地器材的习惯。体育课能否安全顺利的实施,场地器材是关键,教师只有排除了这些安全隐患,才能顺利上好体育课。四是课的设计缺乏合理性。如一节“前滚翻”课,教师为了巩固前滚翻的动作技术,运用前滚翻作接力赛,而垫子放在离学生20米外,学生为了速度,必须全力冲刺运用前滚翻动作通过垫子,本身学生前滚翻动作就不熟练,再加上速度,很容易受伤。所以,在设计课的环节时一定要考虑安全因素。
四.建议与改进措施
1.全面理解与把握三维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构建科学高效新模式。
2.加强对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及新小学课程标准等的学习明确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探索创新落实新课标
中提出的理念。另外要多参 与教委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消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归纳与提炼动作要点以及组织教学等方
面要加强针对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当学生产生过高情绪或处于应激状态时教师应巧妙采用疏导、转移、激励性评价等方法加强引导与调控使体育课堂教学既规范又生动活泼。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加强教学评价在学生展示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
生对体育课的热爱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
点从而改进和提高。
6.大多数学校的师资力量较薄弱在没有专职体育教师的情况下要大力加强对兼职的体育教师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