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5)

一、情况概述

2017年12月13日,芮珊老师在录播教室执教了一节大教研,上课内容是

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本次教研紧紧围绕“活课堂”这一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二、综合评价

优点:

  1. 教师的设计是用心的,教学是耐心的,指导是细心的

  2. 引导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有数学味,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生活味,教学的环节充满儿童的趣味,有童趣味,生活味、数学味、浓浓的童趣味交融在一起。

  3. 将数学中的7的乘法口诀与语文中的古诗、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剑的故事相结合,体现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

缺点:

  1. 要合理分配时间,缺乏相应的训练量。

  2.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声音要响亮。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情景导入。

屏幕先后动画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七个小矮人)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观察气球上的数,你发现了什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教师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 1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 1个7是7,2个7是14……

2.揭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展开

1.试编。

师:大家能编7的乘法口诀吗?每位小朋友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把大家编的乘法口诀写下来。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一看屏幕上的这一列数,再编口诀。

学生小组活动。

2.汇报。

师:现在请各小组先汇报你们编写了几句乘法口诀。

视频展示学生各小组编的乘法口诀。

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改正?

追问:编口诀时你是怎样想的?

再读一读7的乘法口诀,发现一些规律了吗?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从上往下看,得数依次多7;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少7。

4.记忆。

师:如果我们现在就记住这七句口诀,大家愿意试一试吗?我们大家自由读读记记。

学生读、记、背7的乘法口诀。

5.交流。

师:在背的时候,感觉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 哪几句难记一些?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西游记》图片和相关文字,并组织探讨记忆“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等口诀的方法。

教师随机指屏幕上气球中的数,学生根据得数说口诀。接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口令。学生填写课本例题中的口诀。

(三)应用

1.游戏。

(1)“对号入座”。

师: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式“回家”。

教师将1×7、2×7……7×7、7×1、7×2……7×6等13张算式卡片分发给各小组,学生把它们贴到相应的乘法口诀后面。

黑板上形成板书:

一七得七          1×7    7×1

二七十四          2×7    7×2

三七二十一        3×7    7×3

四七二十八        4×7    7×4

五七三十五        5×7    7×5

六七四十二        6×7    7×6

七七四十九        7×7

组织学生检查:是否有算式送错了家?

指出:七七四十九,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其它几句口诀,都能算两道乘法算式

2.欣赏。

(1)“七言诗”。

师:7,是个神奇的数。我国古代与7结下难解之缘。

屏幕出示唐诗《山行》,

师:大家看到的这是唐代张继写的一首诗。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每句七个字,这样的诗,又称七言诗,

(2)“七巧板”。

屏幕出示由五副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剑”寓言故事图。

师:这是用——七巧板拼成的故事图,这5副七巧板一共有多少块?

学生口答。

3.解决问题。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屏幕相机采用对话、图文等形式出示下列诸如计算一周喝水多少杯、7音琴键的数量及几只七星瓢虫黑斑的个数等有趣的生活问题:

学生逐一列式计算解决以上问题。

师: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

屏幕出示七个小矮人画面

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课后续编儿歌。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乘法意义以及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

(一)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学生已经学过了1-6的口诀,已经了解口诀的一些特点,如每句口诀的第一个字是按顺序排列的,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画图,再写算式,最后自编口诀。通过向全班展示,达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等一些基本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因此在课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

(二)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是如此,那么,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但7的口诀相对较难记忆,而且也不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因而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利用上下两句口诀的规律和生活常识来记忆。学生发现、总结出规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练习,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规律来记忆。

(三)学生的认知得到了发展

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活动打破了以往以口诀为中心的教法,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总结出相应的成法口诀,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了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新的理念、新的心理表征”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构建。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对于练习设计的解析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显得练习的难度过大,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1436352\FileRecv\MobileFile\IMG_1849.JPG

C:\Users\Administrator\Documents\Tencent Files\21436352\FileRecv\MobileFile\220895715AC5DAE20827E21041137B7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