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语文中高年段第四次大教研(4)

 

学习方法 指导写作

——语文中高年段第次大教研

一、情况概述

20171123日,常忠玲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上册教材《麋鹿》。这是本学期语文中高年段的第次大教研。本次教研课紧紧围绕学习方法 指导写作”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

二、综合评价

【优点不漏】

    1.读是语文课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这堂课读的分量很足,常老师采取读的形式也是多样化,有自由读、引读、指名朗读、齐读等。从读中学生自然就掌握了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也感悟到了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常老师引导学生从怀孕期长、仅产一仔等关键词句体会到麋鹿的繁殖力很低,及时引导学生抓住日常生活中狗的产崽与麋鹿进行区别对比,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个个畅所欲言。

3.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段”或是“传奇经历”段进行探究。常老师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4.常老师在本节课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指导学生的写作上,本篇课文是说明文,运用到了许多说明方法,常老师一一讲解,逐个突破,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更好的体验。

【缺点说透】

1.探究“传奇经历”这一段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表格的方式,再现麋鹿的发展史。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方式,或是创造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这堂课的整体轮廓很清楚,某些细节上面如果能再精雕细琢,教学效果会更好

3.在这堂课中,常老师的口头禅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应该在教师基本功上多下功夫。

三、教学设计

17.《麋鹿》教学设计

设计:常忠玲

教材简析:

《麋鹿》一文让我们去黄海滩涂,寻觅珍异动物---麋鹿,了解麋鹿的奇特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3.在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的传奇经历。

教学难点

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2.在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麋鹿的传说故事,整理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各位游客,你们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著名的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现在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怪怪的动物就是麋鹿。它是我国珍贵的野生动物,它的外形非常奇特,你们看……

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麋鹿(板书)

二、读准字音,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 出示字词:

jiāng    bǔ   zhǎo   bá shè     zhí    pèi

姜子牙   哺乳 沼泽          颠沛流离

mì       nì     jué   shù

觅食 销声匿迹  公爵  别墅

2.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a.刚才导游带我们去了大丰看麋鹿,谁来说说麋鹿的外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b.大家都知道了麋鹿的外形,作者介绍了它的角,面,蹄,尾,这几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小结,并出示图片,来加深印象

--站着的时候,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提示:雌雄麋鹿的体形有点差别(看图)

c.麋鹿的生活习性与众不同,不同在哪呢?让学生小组学习,阅读第三,四自然段.指名回答。师出示图片。(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等……繁殖能力低)

3.这样奇特的动物,它们会生活在什么样的场所呢?体会“生活天堂”。指名回答,齐读。(第一自然段中)

4.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还有着传奇的经历,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说说麋鹿的经历“奇”在哪,然后补充表格

时间

3000多年前

汉朝

1865

1900

1967

1986

地点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北京南部

国内

英国

回归祖国

经历

有麋鹿

销声匿迹

120头

几乎绝迹

400多头

39头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名誉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迁移练说

1.假如你是一只麋鹿,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呢?

2.假如你是姜子牙,你骑着麋鹿上天庭,你又如何向天上的神仙们介绍你的坐骑呢?

3.如果你是麋鹿饲养员,你又会怎样向参观者介绍你的麋鹿呢?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种角色,结合以上的概括说说。

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麋鹿。 现在麋鹿已结束了它大半世纪的海外漂泊不定的生涯,开始了回归祖国,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让我们一起为麋鹿的新生活喝彩吧!

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着画麋鹿,比一比谁画的最好

板书设计

外形奇特

麋鹿          生活习性        四不像

传奇经历

四、教后反思

《麋鹿》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课文的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层次清楚,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麋鹿》这样一篇说明文,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讲清楚课文内容是容易做到的,但这显然又是不够的。我在备课中搜集了许多有关麋鹿的资料,也捕捉到了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文本进行有机整合,尝试着挖掘说明文中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与麋鹿近距离的接触,努力去进行一次情感与智慧的旅行。力求将说明文上得富有情趣,情理交融。

1.目标的设置。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我确定了两个目标:一是知识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一是情感态度目标,从麋鹿多灾的命运中领悟到野生动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保护,体会到国家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本节课的学习也是围绕这两个目标开展,无论是课文的学习还是达标检测都紧扣目标。

2.为让学生掌握麋鹿外形的特点,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利用课件从角、毛色、蹄子、尾巴等方面与其它动物对比,进行判断,从视觉上认识麋鹿这一奇特的外形。

3.第二板块主要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如果仅仅从文字表面去梳理传奇经历,抓住几个时间段,了解那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我把这部分当作教学的一个重点,并通过相关课外知识的搜集整合来补充所学,深入感知课文蕴含的情感。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以课文内容为媒介,了解麋鹿发展的过程,掌握其发展的“时间”;以课文的语句为依托,加强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说清麋鹿“在那个时间段里麋鹿有着怎样的经历”,侧重对麋鹿“经历”的整体梳理。

在课前设计中,我还想通过学生搜集资料,再结合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受麋鹿的每一段经历,要让学生读出情感,如:愤恨、惊喜等,情感的变化要随麋鹿的经历而变,这不仅是在了解麋鹿的经历,也不仅是在学习课文内容,更多的是透过语言文字,激发内心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觉得这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精华,可惜的是在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导致这一环节匆匆而过,心中颇有遗憾,

第三板块是课文第一小节的学习。感受麋鹿回归故土的新生活。让同学们在读中感知麋鹿生活在故土的幸福。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了学法指导,通过自读,勾画句子,思考,写感受等方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从教学设计来说,我觉得应该是吃透了文本,挖掘了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但是课堂上的不确定太多,实际操作与课前预设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1.学生还需培训。因为本学期刚接手本班,对学生的了解与培训正在进行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还不够默契,小组之间的学习过程等训练都不到位,还需继续训练。

2.时间安排要恰当。每次公开教学都会犯时间上的问题,这次同样是前松后紧。我认真思考了一下,觉得还是自己太“贪婪”,觉得在教材的处理上这也需要讲,那也需要说,鱼和熊掌想皆得,但课堂就只有40分钟,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合理的选择才行,重难点的处理不太准确,造成时间分配不均。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7语文教研组\常忠玲上课.JPG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2017语文教研组\常忠玲研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