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态化课堂,促进学习力生长
一、培训时间:2017年11月25日
二、培训地点:三年级办公室
三、培训内容:交流外出听课心得“学习生态化课堂,促进学习力生长”
2017年11月24日,我参加了江宁区小学数学“探究生态结构化课堂,促进学习力生长”的交流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江宁区教研室主办,江宁区陶吴小学承办。
首先是课例展示,由陶吴小学的张彬老师执教的《认识直线、射线和角》、岔路学校孔令燕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数》、谷里小学王树祥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三位老师呈现了以“数学生态化、生活化、操作化”为模式,环节简化但素养丰富的三节课。
在本次的学习后,我带领我组老师一起再次学习了学习生态化课堂,促进学习力生长的思想,要拓展多元化学习渠道,打造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构建文化生态环境,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不仅是深化课堂改革的依托,而且是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创建数学空间的必经之路。
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最鲜活最富有灵性的火花,一个好的情境创设,会让师生在审美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和谐中发展师生关系、在互动中激活创新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的开心、学的放心。同时,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生态课堂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的智力结构、尊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这种教育学的方式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灵,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敞开心扉。
张彬老师以射灯的照射引题,让学生直观体现射线是无限长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射线和直线这两个概念是很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隐喻,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张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感受无限延长的这一个过程,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从而建立直线的直观表象。
孔令燕老师利用生活中经常吃的分苹果引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再通过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折出不同的图形,从而揭示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整节课体现数学的生态化和生活化,让学生在操作中体现“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教育思想。教师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王树祥老师用生活中的摩天轮和索道引题,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物体运动的方式,直观、生动,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上来了。然后出示一些生活中物品的运行轨迹,让学生切实抓住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区分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特点。
这次活动是对“学习生态化课堂,促进学习力生长”有力践行,这样的课堂是生机勃勃的课堂,师生互动和谐,充满乐趣。让我们怀着一颗享受教育的心,行走在数学课堂教学探索的旅途中,时时去“旅行”,处处有“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