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大师课堂,体会数学经典
——第25届“现代与经典”南京数学活动观摩有感
一、培训时间:2017年10月25日
二、培训地点:行政会议室
三、培训内容:听《现代与经典》的思考和反思
四、培训内容:
10月20日至22日,我们参加了第25届现代与经典活全国小学数学教学动观摩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演绎了一场教学的盛会,让现场的老师感受了名师们的风采,观摩了特级教师的课堂,下面就本次学习说说自己的感受:
年逾古稀的老教授郑毓信教授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引起大家的一直共鸣!他的报告结合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让听课者进一步认识了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现下老师应当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一天比一天智慧,一天比一天聪明,也即应当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理性精神的养成。深入地和大家分享了目前数学教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 正确处理“动手”与“动脑”之间的关系; 2.努力养成学生“长时间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反思”; 4.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听完郑教授的报告,我更明确了要基于学生真实的学习基础、思想去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动手与动脑的关系,要适当的问题引领去实现深度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
再跟大家分享的是福建省教研室的罗鸣亮老师的课《长方体的体积》,罗老师幽默风趣的上课方式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了状态,猜长方体的体积,一开始问题抛出的时候,就有学生告诉他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接下来罗老师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不断追问孩子长方体的体积为什么是长乘宽乘高?通过一轮一轮的辨析,到最终终于每个孩子都明白长乘宽算的是一层有几个小正方体,再乘高就是几层小正方体一共的个数,让孩子明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式,更深入认识到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方法是相同的,测量就是数一数、量一量有多少个这样的测量单位,让孩子明白数学的本质东西。数学不应该只让学生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
最后想说说数学王子——张齐华,他的课没有多媒体课件,只有一支粉笔,依旧如此简洁,可他的魅力在于调动了学生所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问题,跟社会很好地接轨,学生也非常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个一个想法让听课的老师惊讶于南师附小的孩子个个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个个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经验,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实际生活情况,要建一座超市,应考虑小区的人数,人们的需求,网购的影响力,路况,不同年龄层的购买力等等因素,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一层一层辨析,一层一层地去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把老师设计的可能的影响因素基本都考虑到了,我听完课,感觉看到了一大批未来的社会精英!张老师这句话说得对:“平时的数学学习太纯粹,真正的数学应该是完整的人和完整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本次听课,收获满满,数学老师们对于课堂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对数学教育的某些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感受到了我们自己的学生与南师附小孩子之间不小的差距,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