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促年青教师成长
——2017-18(1)科学教研组第二次集体备课
一、情况概述
11月22日下午,科学教研组在录播教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重点讨论了徐悦老师即将上的教研课《登月之旅》的教学设计。各位老师从自身的理解出发谈了对本节课的理解,积极为上课教师献计献策,提出应该修改的部分。
二、研讨重点
首先,徐悦老师简略的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人类天生对月球充满着向往,从一开始看不清楚而编出了很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手段去观测。我认为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已经很多了,所以我准备按照教参设计的顺序一步一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在听了徐悦老师的介绍后,与她同头的王跃华主任谈了自己的看法。五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观察月相这一课,学生对月球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入部分出示关于美丽月色的录像,能较好的激发学生探究月球的热情。本课的开头可以介绍我国的登月计划,并在结尾总结时进一步讨论我国登月的可行性,做到首尾呼应,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激发探索月球的热情。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比美丽的月色与望远镜中的月球表面,产生强烈的美丑对比,提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一步步引导学生设计完成本节课的重点环形山的大小、深浅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张昌明主任认为,徐悦老师要注意重难点的确立,目标还要在具体一些。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你要教的内容,围绕重难点进行设计。让学生多花时间在重点的教学环节上。作为一个对比实验,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公正,朝更加有利于结论得出的方向去修改我们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现象、问题、结论,尽量从学生的口中得出,让学生去说发现、让学生去提问题、让学生去分析,教师应帮助学生去探究而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
马玉洁老师觉得六年级的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已经很多了,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新鲜的内容,减少那些学生已有知识的教学。经过我们的教学学生要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傅亚玲老师提出,徐老师应多关注学生的认知状态。学生回答不出来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时可以帮助他们,从地球上相似的环形山的成因上去分析,再让他们猜测月球上环形山可能形成的原因。并且注意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模拟实验这里,要把这个实验的各个细节再优化提升,使学生能更容易的完成本次实验。
经涛老师认为,徐悦首先要把握准本课的重难点,目标明确的进行教学设计,时间花在该花的地方。其次,教学预设还要多样化,要做多种准备,防止学生在上课时回答的答案不在你的预设范围内,那你上课时很难做出较好的应对策略。再次,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科学思想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科学知识很重要,没有科学知识无法有效的开展科学研究。科学思想更重要,它关系到我们一直在培养的人是不是一个具有开拓创新头脑的人。而种种迹象表明,正是这些人才推动了我们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跨越。
三、活动照片
四、集体备课签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