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 开启想象
——语文中高年段第三次大教研
一、情况概述
2017年10月24日,吴平原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推敲》。这是本学期语文中高年段的第三次大教研。本次教研课紧紧围绕“手脑并用开启想象”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
二、综合评价
【优点不漏】
1. 教材吃的很透。吴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能抓住主题,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在《推敲》这篇课文中,讲者能引导学生对故事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了合理的想象。
2. 尊重学生,注重体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通过表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了重点词语,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贾岛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钻研精神。
3. 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吴老师在这次课上对读的要求就很严格,为了让学生读得有感情,读好课文,吴老师让学生在体会感情基础上不断朗读。
4. 课堂充满诗意的色彩。在这次课中,吴老师设计了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情节,教者借助轻音乐,自己用优美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这个小故事,学生听得很认真,对文章的把握也更深了一层。
【缺点说透】
1. 吴老师在课堂中应该多到讲台地下走一走,多关注后面的学生。
三、教学设计
《推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南京江宁岔路学校 吴平原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初步学习选择用词中反复推敲。
3.大概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生词。
教学难点: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为第二课时贾岛推、敲做好铺垫。
设计理念:
新课程实施中,以自主阅读体验为核心,通过合作探究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培养能力又习得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化三方面都得到发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读故事中品析人物形象,透过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品质,练习选择用词中感知推敲方法。在了解故事经过后,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思路:
巧妙地利用游戏导入新课,咬文嚼字中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从而对文字的推敲产生兴趣。恰当地利用文中的插图,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意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句,感受到当时的环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用“敲”字的好处之一:衬托出了月夜的宁静。由此为第二课时中贾岛专注和认真的推敲做好铺垫。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时理解生字词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部分到整体,辅助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培养语感。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玩“指南针”游戏,辨认东西南北的方向。老师指向右边,学生说出方向“东”,老师指向左边,学生说出“西”。老师板书“东西”,问:“我们班级里还有哪些东西?”
师:原来这两个字分别表示不同的方向,可是并在一起就可以指代其他事物。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推敲”,这两个字也很特殊。(师板书:推敲)
请一个同学来做做动作,说说有什么特殊?
学生做动作,描述“推”是指用力去推一个东西,“敲”是指在物体上打,使它发出声音。
师:但是,组合在一块儿,意思就变了,大家想一想:推敲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结合新词,整体感知
出示新词:
皎洁 沉睡 妥帖 吟哦 闯进
宽恕 很有兴致地思索 连连点头
1.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并结合形近字掌握基础知识。如:贴()帖()
相机指导学生钢笔描红生字表中自己易错的生字来加深记忆。
2.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上这些词组,说一说《推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整体感知 ,尝试讲述故事内容。
4.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读通长句子。
三、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师:故事的主人翁叫贾岛。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人”。出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诗人家境贫寒,却依然认真创作。
师:这首诗又是什么时候创作的呢?指导观察文中插图,有哪些景物?
学生观察,指两三名学生简述。
师:这景色多美呀!读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哪几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生: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师:你能用哪一个字来形容这个夜晚?
生:静
生:幽
师:你是从哪些字眼看出来的?
生:夜深人静 惊醒
师:这笃笃的敲门声竟然惊醒了栖息的小鸟,真是个宁静的夜晚。
此时师指导朗读 , 读出月夜的宁静、美好。
师:贾岛月夜访友,可是不巧没有见着。眼前这美好的情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记了下来。出示: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留下之后却又为其中的一个“推”字反复思考起来,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到底用了哪个字呢?第二课时我们继续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辩形组词
尚()睡()妥()敲()貌()闯()
向()锤()采()稿()豹()闷()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试着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
板书:
推敲
贾岛 题诗赠友
四、教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了表演、讨论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进行表演
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如理解“推敲”这个词语时先让学生用动作分别演示“推”和“敲”,再结合课文理解“推敲”的真正含义;通过表演“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 感受到贾岛严谨的创造态度和钻研精神。
学生在边学边演中兴趣浓厚,演得开心,学得灵活,记得牢固,相信这样的教学情景也会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
2.讨论探究
作为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更多要倾向于学生的自学及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与体验。
在本次课的设计中,让在相互学习中记忆生字,通过大家的提醒交流学生识记牢固,词语的理解是在字词的基础上进行的效果很好。学生在理解词语时是借助上下文,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己平时的经验多种学习方法结合效果非同一般。
另外,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词串联课文大意,这样的训练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内驱,同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能按照语文教学的第一课时模块的流程设计,比较适合中下成绩的学生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要点,比较注重读的训练,有生字---生词---短句----长句-----一段重点段,有一定的坡度的训练使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落实读好、读通、读懂的过程。
3.自主学习
读课文时每次都是有目的地带着问题读,一是扫除字词障碍;二是读通句子和课文;三是理清文章的顺序,一层一层的推进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