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数学第五次大教研

1.情况概述                             

   2017510日胡习香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是本学期学校的第五次数学大教研。

2.综合评价

王吉敏:在活动化的课堂中中做中学,在大量的活动中积累角的表象,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突出角的认识。

贾成娣:教学流程清晰,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教态和蔼可亲,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扎实有效,画角、做角让学生充分认识角的含义。

柳燕辉:胡老师语言很亲切,让人觉得很轻松,课件设计的全面、生动、丰富,有儿歌有对话,学生动手多,活动多,摸一摸、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找一找,时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更深刻理解并认识角。

魏文婷:游戏导入,摸一摸来猜图形,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为后面的课堂教学炒热气氛,后来由三角形和圆的对比,直观形象地给孩子一个角的初步认识,教师用实物剪刀、时钟时针、分针旋转得到角的过程,为后面角的大小的学习作铺垫。

杨志燕:流程清晰,语言很有亲和力,认识角的组成,先让学生指一指角,学生指顶点,顺着学生思路,找出角还有两条直直的边,处理地较好,在做角和体会角的大小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陈芳芳:胡老师语言亲切有感染力,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活动的角与静止的角抽象出角的特点,示范找角的步骤,通过一系列活动画角、做角、比角,让学生深刻认识角的属性。

3.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判断所给的图形是不是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动手做角,最后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到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总体来说,这节课在课前的精心准备下,已经基本达到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所有学生都已经基本认识了角并了解了角的基本特征和角的组成。找角,就是学生自己在生活或周围环境中找到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给同桌看。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寻找,在教室中找到了许多角,然后老师出示与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到角。学生能从开始指一个顶点,到不仅指一个顶点,还指出两条直直的边,会规范的指角,让学生对角的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觉得这里如果时间可以的话,可以让学生再多指一指说一说,下位置的话会更好。

教学中,“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这两个环节是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在创造角的过程中,因为有图钉、吸管等学具,在操作中,我特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操作中注意安全,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自己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而且不同的方法和学具创造出了很多不同的角,因为这一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但我想如果在操作完成和展示部分作品之后,让学生在同桌或者小组中比一比自己做的角,看看谁创造的好?比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我想如果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更好的穿插其中,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节课之后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是数学教学首先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