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第三次大教研
1.情况概述
2017年4月26日戴大美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这是本学期学校的第三次数学大教研。
2.综合评价
房芸: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面积时,戴老师引导学生多说,并让学生说准确,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答题能力。
贾成娣:教学流程清晰,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比较细致。正反说,训练思维。
陈华:本节课中,戴老师从五颜六色的手掌印入手,驱动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学生兴趣高涨。注重“数学味”与“生活味”的统一,以学生的学习环境为主阵地,让学生找一找面积藏在哪儿,如黑板,课桌等,通过摸一摸这些物体面感受面的存在,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柳燕辉:教师语言干脆利落,准确幽默,课堂气氛活跃。注重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准确。课件设计有趣,生动,形象,重难点突出,数学活动丰富。师生互动配合好,目标达成率高。
胡静:概念建构有根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顺应学生“童化”的思维和学习路径,在活动中感悟,引导学生意义建构。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概念的深度建构。
杨志燕:师生谈话轻松自然,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摆,剪,数等数学活动中出现学生千奇百怪的方法,注重了学生的思维。
3.教学反思
今天上完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堂是一种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完美,只有向完美更进一步! 听了很多可以模仿的课,也听了很多大师的别有韵味的课,我的个人感受是:想要上好一节课,必须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课前我做了前测,发现学生对于面积的知识并非一无所知。相反,有很多生活经验涉及面积,甚至孩子们在课外辅导班早已经学过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那么,我这节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不断反复追问,最终我将课堂的中心点和落脚点放在了“面积是这么?”这个问题上。从两个方面进行执教:物体表面的大小存在面积;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图形的面积。此外还稍微对周长和面积进行了简单的辨析。
孩子课堂上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内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而且总能娓娓道来,充满孩童稚嫩的思维却弥漫着满满的数学味儿。至此,我心里有一丝愧疚,原来学生们可以有这样的状态,原来他们每个人都是如此灵活和聪明。但扪心自问,又有多少课是真的如此下过功夫?这是因为背负着压力,怕给我们三年级组的其他数学老师丢脸,才不断地努力过。但是常规课上,为什么学生的表现并非如此,这里不乏有我的责任!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是老师的本职,也是学生的福音呐。
我有幸聆听过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这节《认识面积》,吴老师是从面积的起源说起的,渗透了数学史的知识。如果还有机会,我想模仿,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或许又是别样的风味,是另一种追求!
4.教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