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中高段语文大教研(1)

注重课外延伸 完善师者使命

——语文中高年段第次大教研

一、情况概述

201737日,苏阳老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教材《三打白骨精》。这是本学期语文中高年段的第次大教研。本次教研课紧紧围绕注重课外延伸,提升自身素养”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

二、综合评价

优点不漏:

1.教师基本功扎实,文学素养极高。从三变到三打再到三责,白骨精的阴险狡诈来衬托出孙悟空的正义凛然。并且合理运用了原著中的语句,相互补充,来体会当时环境的恶劣及感受人物的形象。

2.注重课堂延伸,在分析人物时,苏老师通过运用原文和结合视频的形式,学生自然带入到情景之中,加深对环境人物的理解。

3.板书设计新颖,主线分明。俗话说,板书是微型课堂,拎出重点来讲,让目标更加清晰。

缺点说透:

1.人物形象其实可以在板书后,趁热打铁,稍加点拨下;

2.本堂课中,苏老师的语言过多了,应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或者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有放有收,这样效果会更好;

3.板书上的字稍微潦草了一些,写正楷字为佳。

三、教后反思

1791年夏天,29岁的费希特前往哥尼斯堡拜访年过古稀之年且功成名就的康德,并六个星期内完成了《一切天启之批判》,费希特将它献给自己的老师——康德。康德也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学子,运用自己的名声和威望帮助费希特出版了自己的著作。“学者只能用道德手段影响社会”!

1974年,费希特在耶拿大学发表《论学者的使命》系列演讲,这个为期五次的演讲,费希特以崭新的内容、独创的精神、演讲者卓越的口才,对学者的身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呼吁。他说:“无限完善是人的使命”。

1976年,费希特发表《全部知识学的基础》,在这本小册子里费希特构建了宏大的知识学架构,他开始和康德愈行愈远。“伟大的学生终将背叛自己的老师”!

以上,算我这次校内大教研反思的一个引言吧!

这次,我以《三打白骨精》为入手点,希望可以用课本白话文和《西游记》原著相对比,以原著弥补课本之不足,同时以课文带出本单元的“名著导读”。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其实是冒险的:其一,弱化当下语文课固有的板块教学;其二,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增大;其三,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一节课下来,若我给自己一个分数,我想应该是60——刚刚及格,我仅完成了大教研的任务。但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1.师者用道德手段影响学生

如果说一位学者用道德的手段来影响社会,那么,师者用道德手段来影响学生!多年前,大学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到一个老教师的教室。坐上座位进去就听,一节课下来,总能热血沸腾,找到了学习的动力。这位老师,总是不紧不慢地讲述,不紧不慢地书写板书,字字句句总有一种心灵净化。所以钱锺书先生就曾经说:“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素心之人,二三人尔;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希望自己所讲的知识可以为全班做好100%的学生掌握,谈何容易呀!我们用道德去影响学生,我们用理想去挑战现实!

2.无限完善是人的使命

“学生”成长到“人”,是物种的进化,其过程是“无限完善”。当学生一步一步从一年级一层楼一层楼的往上爬,六年级了,初三了,高三了,毕业了……回过往事,回忆往昔,我们感叹,都长大了,都在进步,都在变得更好!故《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无论费希特提出“无限完善”,还是中国先贤所提出的“止于至善”,不仅是人的使命,更是师者的使命。常年不变的教材、代代相传的教参、手把手教的传承……甚至是教师赛课比赛中点对点打分机制,当这些变成教学的桎梏的时候,还谈什么无限完善呢!我们向前辈学习,但不高山仰止,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风格,这或许就是作为风景的教师,因为不同而更加完美!

3.伟大的学生终将背叛自己的老师

或许,我们都不愿去承认这个话题。“背叛”,这是一个多么沉重且没有道德的行为啊!亚里士多德之于柏拉图,费希特之于康德,尼采之于瓦格纳,荀子之于孔孟,苏轼之于欧阳修,梁启超之于康有为……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哲学思路的变更、是为人风格的相冲、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当我们在承认这些学生伟大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在默认这些老师的伟大!这种背叛,换个说法,应该是一种超越!若有时,能有我的学生站在课堂上与我侃侃而谈,说我的错误、他的见解,他的自信好像在告诉我:“老师,我要背叛你了!”那时,我将会心一笑……那将又是一重风景!

    PS小组研讨时,我由于自己的记忆失误,将李卓吾、李贽、李健吾三个人弄混了,在此向参加教研的所有老师道歉!并作出简单介绍。

    李卓吾=李贽:明朝诗文点评家、哲学家。提倡“童心说”,著有《焚书》、《四书评》等;

    李健吾:民国时期著名戏剧家、批评家。著有《咀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