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研组教研活动报道
12月5日,何妙韦老师在本校开设了一节教研课,围绕学生课堂练习,课堂质量提优这个主题展开:
主题活动1 文字输入比赛
■教材分析
《主题活动1 文字输入比赛》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是在前面所学知识基础上的一个综合练习,教材先是呈现英文测试文章,后是呈现拼音测试文章,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指法的练习,提高打字的速度,发挥评价在指法输入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打字的过程中,通常会急于求成,追求打字速度的暂时“提高”,而忽视打字应有的良好习惯,却不知打字习惯的好坏将决定以后打字速度的继续提升得快与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练运用正确地指法进行打字练习;
(2)进一步熟悉字母键位分布及手指分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竞赛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探索提高文字输入速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文字的输入练习、竞赛,熟悉正确的文字输入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字输入的兴趣,体验文字输入的乐趣。
4.行为与创新
在竞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指法进行输入练习,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文字输入习惯。
■课时安排
安排2课时(第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运用正确地指法进行打字练习;
2.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对字母键位及手指分工。
■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小组相互帮助合作的方式,借助两组打字速度测试,旨在让全体学生的打字习惯有所改善,打字速度有所提升。
■课前准备
PPT课件、打字测试记分表、小组合作评价表、金山打字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与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趣味导入 |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 根据谜面猜谜底,并将谜底输入到桌面上名为“谜底”的记事本中,记住不要出声噢! 1.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手指 shouzhi) (第一个完成任务的同学所在小组加一分) 想一想,你没有快速完成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
利用猜字谜的竞赛小游戏,激发学生提升打字速度的动力 |
二、准备活动 |
学习键盘打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家的打字速度到底怎么样,我还真不太清楚,所以今天我们将举办一次文字输入比赛,并且评选出三名打字小能手和最佳合作小组并颁发奖品。 为了让每一位同学赛出真实水平,现在我们先做好准备活动,三项准备工作。 |
引出课题 |
(一)打字姿势要端正; |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 |
(二)快速找准基础键 比一比,看谁有打字小能手的潜质。 |
引导学生规范打字,为打字速度的提升做铺垫。 | |
(三)手指分工要明确 快速抢答游戏:老师报字母、学生快速说出应该用哪只手的哪根手指头去按这个字母。 1.出示手指分工图,学生抢答; 2.不出示手指分工图,学生抢答; |
手指分工,需要一定的技巧去记忆,通过这两次不同难度层次的抢答,活动,帮助孩子们记忆手指分工 | |
三、文字输入比赛 |
1.第一轮:打开金山打字通,选择“英文打字”中的“文章练习”,限制时间为2分钟,记录成绩,并给分数最高的三个小组加分; 2.第二轮:选择“英文打字”中的“文章练习”,限制时间为2分钟,记录成绩,并给分数最高的三个小组加分; 3.两轮比赛进行对比,有进步的小组加分; |
孩子们对于练习和限时测试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限时测试中,孩子们能体会到紧张,容易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其潜质,有利于打字速度的提高 |
四、游戏环节 |
速度测试,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打字速度是不是有所提升。这一次的规则是,小组全部完成后,加4颗星。 1. 草原上来了一群羊。(草梅) 2. 又来了一群狼。(杨梅) |
|
五、回顾总结 |
课,我们针对大家在文字输入时存在的一些弱点,进行了再次强化,并通过比赛,选出了三名“打字小能手”和最佳合作小组。但打字速度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大家珍惜每节课前五分钟的打字练习时间,争取将自己的速度提上来。 |
总结本课,提出希望 |
■板书设计
主题活动1 文字输入比赛
打字姿势要端正
快速找准基准键
手指分工要明确
《文字输入比赛》教后反思
学习信息技术,练习是最重要的。边动手边动脑是计算机学习的基本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可谓“百讲不如一练”,光讲信息技术理论是行不通的,让孩子们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要比听老师讲解要有效得多。尤其是本课文字输入比赛,练习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一、加强练习
根据以往经验,学生打字速度慢,我寻求根源发现:一是对健盘的不熟悉,其次是学生的拼音比较差,三是学生手势不对,四是没有经过正规的练习,归根到底就是缺少“练习”。有句话说得好“百讲不如一练”,想想我们以前考级,打字速度不也就练出来的吗?虽然孩子们不需要那个速度,但要会打,在一定的时间里也能打出几个字来,不要在搜索时,或练习时,因打字速度而停滞不前。练习打字是很枯燥的,我先让孩子们从认识键盘开始,知道每个字母的位置;其次,让孩子们练习“金山打字通”,这里可以结合一些打字游戏,如吃苹果,警察抓小偷等,这样既不会感到枯燥,又可以提高打字速度。正如古人所说:听而易忘,看而易记,做而易理解。只有做了,练习了,你才能掌握,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口是吃不出一个胖子的。
二、结合实际调整教学顺序
一般传统学科强调打好基础,课程的章节编排有其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宜调整其教学顺序。但信息课则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可以“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因为对广大小学生来说,计算机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所以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应合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目标的典型化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属于“累积型”或“记忆型”,而信息技术教育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宜采用传统学科的逐条列出的方法,而应把教学目标结合到教师设计的任务中去,当学生掌握了某种操作技巧,我们的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例如本课,学生中英文切换,老师之前已经讲过,但是还有学生,到了他练习的时候,又不会了,这时可以典型来讲。
四、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
我们要正确处理课堂讲解和上机实践的关系: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一般情况下,一节课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讲解,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为了提高学生上机的质量,尤其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如教本课先讲好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上机,,我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或完成得较好的,则请他帮助辅助其他的同学,这样既可使每个同学都能及时得到指导,又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得到巩固。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同时它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要边教学边作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我们的进一步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