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四年级数学组备课组活动(2)
——《简单的周期》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探索规律“简单的周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使学生在探索与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周期的特点,并应用周期规律确定某个位置上的事物。
教学难点:
理解用除法解决周期排列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男生和女生谁的记忆力好?口说无凭,现在就来场比赛吧!
这儿有两组数字:162536496481 123412341234 。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看谁记得快!(PPT出示两组数字)
女生用了10秒,男生用了一分钟,女生的记忆力好过男生!问:老师这么说你们同意吗?(学生觉得不公平)
师:为什么有意见?(生:123412341234有规律)
师:当数字排列有规律时,利用规律能很快的记住,所以女生记得比男生快。
师:其实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有规律的事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1.师:公园里为了迎接国庆节的到来,准备了一些装饰品,我们来先睹为快吧!(多媒体展示例1的情景图。)
哪些物品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有什么样的规律?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师:哪组同桌愿意把你们观察的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你们的意思是盆花的排列规律是:每3盆一组,每组的第一盆是蓝花,第二盆是黄花,第三盆是红花。
你们觉得杨老师这样说是不是很清楚,谁能像杨老师这样清楚地说出彩灯的排列规律(你说的也很清楚)
师:照这样的规律,第9组的第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灯?第200组的最后一盏呢?
彩旗的排列规律呢?
同学们像盆花、彩灯、彩旗这种排列规律就是依次重复的规律。
(板书:依次重复)
师:那么盆花的排列是每3盆一组依次重复出现?(老师说)彩灯呢?(齐说)彩旗呢?(指名说)
二、自主探索,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过渡:规律找出来了,我们就来用用它,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盆花中的数学问题。
1.课件出示:按盆花的排列规律,第19盆是什么颜色?
(请你来读题。)
我们来理解一下按盆花的排列规律这句话什么意思?
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试试看。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随机板书)你是用了什么方法算的?(板书:用除法)
有没有用别的方法做的?
可以把你的算式写在黑板上吗?(指名板演)
这道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你真善于思考,说得很有道理)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19是指第19盆还是共19盆?
3怎么来的?(板书:每组个数)
我可不可以再问你一个问题?余下的这一盆是第几组第几个?
要确定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关键还要看算式中的余数(板书:看余数)
2.彩灯还有问题等着我们解决呢!请看题(课件出示:按彩灯的排列规律,第2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23盏?)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师:很多同学都完成了,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抢答:第21盏彩灯呢?22呢?
师:下面我们来抢答一道题,想到结果的不需举手,直接报结果。
学生抢答后,师:你第一,你是怎么想的?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你能根据20盏推到21盏彩灯的颜色,真是一种灵活的方法。
3.最后我们看彩旗中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按彩旗的排列规律,第26面是什么颜色?第28面呢?
学生独立计算。
三、揭题、拓展。
1.像盆花、彩灯、彩旗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出现完整板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简单的周期。(板书课题简单的周期)
你发现生活中哪里有这样的周期现象?
像这样的周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来欣赏。(播放课件)
结束后,师:美吗?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课件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美。
2.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美,还可以自己创造这样的美。(出示课件)
你能用三角形、正方形和圆这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吗?(学生展示时,你是怎样设计的?)
3.出示操作题
(1)师:下面画出的8个图形的排列有规律吗?为什么?你能移动这8个图形中的一个图形,使它们有规律吗?
让学生上台移动图形。师:移动后有什么样的规律?生口述后,师:本来没有规律的摆放,你只移动一个图形,就使它变得有规律,真是能干,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上位。
还有谁想说的?还有别的方法呀!你上来移一移,移动后,有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和刚才的一样吗?师:太棒了,我们班真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老师在出题时可没想到这种方法!请上位。
师: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不仅会自己设计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而且能将没有规律的图形重新排列,使它们变得有规律,真是太有创意了。
四、回顾反思,总结学习方法。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
2.师:在这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提前唱一首生日歌,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学生唱)
出示:第20个歌词是什么字?……
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创造一幅画,要求:画中要能出现周期现象。
各教师研讨:
冯智强老师:1.杨老师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比如在探索第19盆花分别是什么颜色。杨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并且充分地进行交流,学生思维也很活跃,有用文字表示的、用数字代替的、用除法计算的。不论是是探索还是交流,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 杨老师重视比较,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种方法后,又利用彩灯素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左起第23盏、第80盏是什么颜色。这时计算的便利性立刻体现出来。教师追问“你喜欢用哪一种”,学生自然而然地会选择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
夏娟老师:杨老师能有针对难点,巧设题目。
在学生都感觉到用计算来解决较为简单后,杨老师逐层深入,设计了练习体现了层次性、趣味性、能动性。让学生根据彩旗图提出问题让同桌解决,读儿歌判断谁会被淘汰,了解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十二生肖,根据要求自己设计周期,等等练习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个人认为有两点商讨之处,一是探究新知的例题彩旗图和彩灯图,题目不必直接呈现每组圈一个,而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周期的规律;二是本课的关键就在让学生能依据余数来推测出第几个物体时什么颜色,老师应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并结合板书表示出来。
周云老师: 杨老师首先用做游戏的形式引出“规律”,通过对比一个没有规律的现象,提升对规律的认识,即:周期现象。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不是简单体现在知道了规律,而是在面对新规律的现象或问题是,能主动寻找策略,发现给定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王小艳老师:杨老师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中,教师给足时间,放手让孩子们讨论,把想法写下来。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杨老师大胆放手,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她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再通过比较,重点放在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上,在说算理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在交流中不断提升思维层次,从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到只要看余数就能做出判断。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看到的是孩子思维的发展,给我们展现了数学课堂的过程美和简洁美。
孔令燕老师:在教学中,杨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发现简单的“周期问题”的解题规律,注重引导学生说出算式的含义,比如当讲到余数时,杨老师引导学生说清余数表示的是第几组的第几个,前面有几组是完整的,还剩下几个等,这样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直观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回答问题热情高,教者态度亲切自然。这真是一节受益匪浅的数学课!
徐扣红老师:杨老师执教的《周期问题》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到研究有什么样的规律,明确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杨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质疑、辩论,这是一堂学生的课,是一堂为学生的课。
建议:抢答环节题目过少,气氛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