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时候我们衡量“主问题”设计得好不好,一是看教师的文本解读功底深不深,二是看问题设计的角度巧不巧妙。本次我们将针对“主问题”设置的入手点进行深入地研讨。
严畅:我觉得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题目通常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如《鱼游到了纸上》,课题就足以引起学生极大的疑问: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去呢?一位教师由“鱼本来是在水里游的,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这个主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细细研读课文,通过读、思,学生抓住了“举止特别”、“鱼游到了心里”、“忘我境界”、“一丝不苟”、“唯一”等词句,深刻体会到聋哑青年勤奋的品质,使学生对“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心里的关系”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心灵受到触动,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这个主问题牵引,在问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又提高了阅读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金莺:我觉得可以从连结点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段落,把握课文的联结点,如一个中心句,甚至一个过渡段,并且围绕这些联结点去探究,都是非常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如山东特级教师张伟老师教《伟大的友谊》一课时,抓住文中的:“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关心马克思,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合作。”这一个过渡段,设计了两个主问题:恩格斯在生活上怎样热忱地帮助马克思?他们在共产主义事业上,又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张老师根据这两个主问题,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品词析句,领会主旨。这种居高临下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韩璐:我觉得可以从文章特色入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过有关问题的设计,也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领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晏子使楚》一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课文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开头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文章首尾照应,、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吴婷婷:还可以从文章留白处入手。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留白的地方,这种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教材中,这些留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用灵动的思维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教师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设计教学主问题,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通过补白,促进学生的语言生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课文会有不同的“主问题”,相同的课文也会因为人们对课文的不同解读而“主问题”不同。
通过本次研讨,我们可以看出“主问题”的设置可以从不同的入手点开展,教师应该巧设问题,让课堂变得灵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