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语文中低年段教研组活动(3)
一、情况概述
2016年10月18日张志萍老师执教三上语文《卧薪尝胆》,这是本学期低年段的第三次大教研。本次教研紧紧围绕“抓住文章主线进行有效教学”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
二、综合评价
记得一位名师说过:“任何文章都是有主线的,你抓住了主线,也就走进了文章,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丰富的语文世界。”张老师的这节课围绕“卧薪尝胆”展开教学,用“起因、经过、结果”串起一条线,紧扣课文重点,解决难点。
三、教学反思
利用历史故事学语文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江宁区岔路学校 张志萍
一节好的语文课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语文课程标准》把“知识和能力”列为三维度之首,这就说明,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学科特点,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知识,形成驾驭汉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也说,国文教学的重心在于语言文字。虽然国文教学富有“教育意义”,但不是它的“专任”。
《卧薪尝胆》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历史故事,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一再告诉自己,千万不要把这节课上成一节历史课,或者一节品德课,这是一节语文课,一节利用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情节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语文课。为了把这个含义深刻的历史故事上出“语文味”,我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原则:
1.所有的教学环节必须为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服务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历史故事感兴趣,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特别设计了教师课外知识介绍、学生课外知识交流、学生故事情节想象说话等环节,而这些环节特别得容易让语文课天马行空,所以,我在设计这些环节时遵循的总体原则是:必须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服务。例如,在揭示课题,引出人物后,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了课文出处———《史记》,更特别出示介绍有儿童版,目的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经典的习惯;再如,教师简单出示地图并介绍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两千多年前”和“长江下游”;又如,在理解“吴王的谋臣纷纷要求灭掉吴国,以免除后患。”时,先让学生想象说话:谋臣们是怎么劝说吴王的?学生说话后,教师再补充想象了谋臣伍子胥的劝告,并特意给学生介绍了“放虎归山”“不堪设想”这些词,用意是适当地增加学生的词汇量,给学生语言表达的示范,同时,这样的补充也是为了增强课堂趣味和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而实际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兴趣浓,参与积极,交流内容“大”而不“随意”,学习的收获也是属于语文范畴的。
2.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之中
在我们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一不小心,语文课堂就充满了浓浓的品德课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但是,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语文课一定要先以语言文字为主,情感目标为辅,不能每一篇有思想内涵的文章我们都要去挖掘,那是思想品德课的工作。
《卧薪尝胆》无疑也是一篇内涵深刻、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但是,我没有去做专门的思想教育,而是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上,让学生在品析文字中体会人物的可贵精神。文本品析完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内涵,我设计了让学生先“听”例句:“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将中国的第一艘载人飞船送入了太空。”再“读”例句:“郎平带领女排队员进行了卧薪尝胆式的苦练,终于获得了奥运会的冠军。”“中国足球队要想冲出亚洲,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要有卧薪尝胆的精神。”最后练“说”:“为了( ),我一定要有( )。” 这样,文本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教育就都渗透在了语文的“听”“读”“说”的练习中了。而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实际的课堂上完成得确实也是轻松自然,水到渠成,课堂的语文味道自然而然地浓厚起来,文本的情感目标也得以不露声色却深刻地达成了。
总之,上好一节语文课真的太不容易了,这节课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今后,我会继续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认真思考,不管文本是历史故事,还是科普文,是字词句的练习,还是口语交际,都要努力营造出课堂浓浓的语文的味道。
四、研讨结果
1. 教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到位,构思精巧,以文中图入手,找出文中相应内容来理解“卧薪尝胆”,以为什么卧薪尝胆为主线贯穿全文,紧扣主线问题展开教学。
2. 能紧扣重点语段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体会勾践受尽的屈辱、报仇雪恨、发奋图强。如对奴仆、万般无奈、免除后患等词语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说勾践当奴仆前后的区别,更好地体会了勾践如何受尽了屈辱。
3. 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有效地补充相关资料,既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有突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为更好地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升华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4.有效的运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关于“穿上粗布衣,住进石头房。养马驾车,舂米推磨”的课件。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更深刻的体会勾践所受耻辱的程度之深。
5.拓展延伸,强化重点。张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恨而卧薪尝胆,那么,现在我们需不需要卧薪尝胆呢?之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在交流时,大部分说需要,并说明了理由。只有少数学生说不需要,原因是他们没有仇恨。针对这样的理解,张老师举例中国科学家为了航天事业,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将卫星送到了太空,他们有仇吗?通过及时引导,学生们终于理解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卧薪尝胆的精神,即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这也是我们学习这课的目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强化了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