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组(3)

关注语用 提升能力

——论文《建构“语用型”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与设想》的研讨交流

一、集体阅读刘仁增论文《建构“语用型”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与设想》

集体备课之前,六年级语文备课组苏阳寻找论文《建构“语用型”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与设想》,并下发至各成员手中,各位教师利用课余之间阅读并思考。围绕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关注语用、提升能力”的主题,对刘仁增的“语用型”小学语文课堂的发轫之作做研读,有助于全体教师从理论的源头去追溯“语用”的改革针对目标,有助于将小学阶段的整体学习目标落实到各个年级、各个单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给各位教师提供了了解小学教育研究前沿的理论文章,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指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研讨交流由苏阳先行引导发言,小组各成员老师交流讨论。

二、关注语用、集体讨论

现将本次备课成员研讨心得总结如下:

1.关注“语用型”,不忘“文选型”

这篇论文发表于2007年,其目的在于指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文选型”教材一统天下的情况,在以“人文性”为主导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忽视了或者相对忽视了“工具性”,即语文训练,正如曹文轩所说“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同意当下语文教材中确实有重“文选型”的倾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却不能唯“语用型”独尊,应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语言的运用并非如同技术训练一样可以熟能生巧,语文的“巧”更偏重悟性,语文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尽量做的是缩小它,而并不是只要一隅,或是填平它。

2.“语用型”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方向

正如刘仁增在论文中所说“语文教学不是一个混沌的庞然大物,而是一个可以分解的系统……科学的编写教科书的核心问题是要科学有序地建构一套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和体系”,那么“语用型”的小学语文教学只能是众多语文教学的一个分支,当然它也有自己的指向性,即完成语文从传统的文艺性向实用性的过渡。刘仁增在论文中尝试性给各个学段的框架、选文、练习等都有思考和设想,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改编,我们认为此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3.语文教学现实与理想的冲突

研讨中,各位教师结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的王崧舟与薛法根的课堂实录做讨论,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王崧舟式的诗意与薛法根式的务实,两者之间正是现实与理想的冲突,面对当前的教学实际,我们有理想,也有无奈……而小学语文的教学本身也教无定法,但是每一种类型的语文教学方式的出现,必将丰富小学语文课堂,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更加多彩斑斓、使教师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更加享受语文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