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2)

关注学生操作 重视语言表达

——数学组第二次大教研

   一、情况概述

    2016年10月12日,钱丹丹老师执教二上数学《认识平均分》,这是本学期学校数学组的第二次大教研课。本次教研课紧紧围绕“关注学生操作重视语言表达”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

二、综合评价

优点不漏:  

 1.这是一节为着学生而设计的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关怀、理解儿童,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学生回答时,也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在学生说一说、动一动、摆一摆等多种感官的活动中,学生学的有趣而扎实。

 2.钱老师的课定位于很准确!学习很多。操作时这节课主要活动形式,无论是从自由引出平均分,还是从直观分桃到圈一圈,都是为了给学生积累直观的感性过程,为理解和描述平均分而做准备。

 3. 钱老师注重学生课堂语言的规范,使得学生的语言更具数学味儿。如教授平均分分法时,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表达,而后教师进行帮助引导,是学生中产生“小老师”,是其他学生得以模仿,从而能很好的进行后面的表达,是学生语言得以规范完整。

缺点说透:

1.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要再多一点,声音再大一点。

2.要多关注学生的课堂气氛,适当再增加一些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

3.对于平均分概念及分法部分,再增加点练习会更好。

三、教后反思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我在本节课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课的开始,以小猴过生日分东西的情境导入,将三个例子整合在一起,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例1时让学生把6个桃分成两堆,比较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明确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就叫平均分,再看另外的分法,明确每份的个数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

平均分从其分的过程来看,客观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确定每一份是多少再分(几个几个地分),另一种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分(一个一个地分)。本课教学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物体,让学生都参与分的过程,直观看到分的结果。整节例2到试一试到想做做第2、3题,都是让学生操作学具,在交流过程中要突出:分什么,怎样分的,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熟练掌握这种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后面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表扬学生的方式比较欠缺,习题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