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语文中低年段教研组活动(1)

一、情况概述

2016913日俞波老师执教二上语文《夕阳真美》,这是本学期学校的第一次大教研。本次教研围绕“打破常规,提升学习兴趣”这个主题进行设计。

二、综合评价

赵年萍:设计有新意,紧抓重点语段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但是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内容较多,学生的消化吸收有难度,可降低要求。

夏福蓉:由“红”入手,贯连全文,设计新颖,但最后没有整合,所以显得有些零散。诗歌的选择上,最好再浅显一些,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建议读字词时,去掉拼读环节。

李静静:全课文理性很强,设计别致。学生精神状态饱满,朗读声音洪亮。但是在最后没有整合,显得有些零散。在结构上,还要体现“总——分——总”。

郑妍:从文末“满面红光切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顺序,有新意,讲解细致,能够尊重儿童主体,启发想象。重点词语,重点讲解,有层次。

吴平原:基础扎实,拼音到字词,以及课文的讲解剖析,结构完整,文章段落,过渡自然,层层推进,环环相加,调动积极性,参与率高,发散思维,敢说,会说。涨红的词语解释过于专业。

陈力: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交流多。细节掌握好,对文章一字一句,讲解仔细,学生词汇量丰富,可见平时基本功很扎实。但是指导朗读较少,复习旧知时间过长。

陶智娟:课堂生动活泼,朗读引导很好,最后的文章主旨升华到位。内容的探索,过于高深,不适合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

魏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配合度高,设计新颖,由后往前,层层推进,设计用心,课件设计精美,为教学服务,朗读引导很好,深华到位。评价语言,还应更加丰富,课文探讨过深。

王丽:教师基本功扎实,素质高,赋予激情,过程清晰。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注意对学生的表现采用适当评价。

苗菲菲:课堂教学有特点,教态轻松自然,重点突出,导入时,可以重点再突出些,学生朗读时的方式要强调一下。

三、教学反思:

教学《夕阳真美》时我紧扣一个字——“做文章。复习旧知环节:学生认读着词串,随即通读课文,提出问题,这句话出现在课文中的哪里?自然过渡到本课时的切入点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啊!’”。导读课文环节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我以哪里出现了红色?这个问题贯穿始终。并概括出省略号的作用,并提出可能省略了哪些颜色?孩子们畅所欲言,随后我又引申出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样的景色?这样接连几个问题的提问,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想法,在民主的氛围中,将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文是按事物自身变化的规律来描写夕阳的,但是我觉得按照课文的顺序来安排教学比较生硬。所以,我就按夕阳下沉——落山——西斜的顺序,以“涨红——更红——深蓝”的顺序,让孩子们“倒着”领悟夕阳真美。他们陶醉于课文中,对夕阳真美做了多元的解读:夕阳真美,美在下沉时缓慢的步伐、涨红的脸蛋、多彩的云朵;夕阳真美,美在落山时变红的脸儿、轻轻的脚步和灿烂的霞光;夕阳真美,美在太阳自身的位置与脸蛋的变化之中;夕阳真美,美在西斜时柔和的余晖、深蓝的天空和壮丽的西山;夕阳红,映红了爷爷的脸庞,夕阳美,美得令爷爷陶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了壮丽、连绵起伏等关键词句,体悟文中人物的心境,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夕阳红》产生共鸣,学生在诵读中领略到了蕴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夕阳美,以及爷爷奶奶对子女的无限关爱,就如这美丽温暖的夕阳。课外延伸环节,诗歌朗诵《当你老了》:音乐声中,引导学生体会长辈亲情的温暖,怀着一颗爱美的心,去发现、去欣赏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更多美的事物。

在教学中,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备教材不足。我在挖掘云的颜色的时候,学生说到了绿色的云、蓝色的云,我没有纠正学生。只要还是我不知道云在阳光的照耀下是不可能出现这两种颜色的。

2.对学生的训练不够扎实。我设计了一个句式训练,被夕阳染红的云,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还好几个学生说像兔子、羊啊什么的,我没有进一步训练孩子的句式,我应该再追问一句什么样的……”

3.课堂延伸知识难度较大,可能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难于掌握。

四、照片信息

俞波老师教研课

俞波老师教研课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