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路学校一年级语文组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一、时间:2016年8月31日
二、地点:行政楼二楼会议室
三、备课内容:新教材分析以及《a o e》的教学设计
四、参加人员:魏主任及一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共13人)
五、主讲人:陈倩雯
六、集体备课内容:
8月31日,魏主任与我们一年级语文组的全体成员在行政楼二楼会议室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备课。本次备课是基于一年级语文教材的新变化而展开,立足于让新分配的教师对开学第一课有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无论是从书的外观还是里面的内容都与旧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册新教材继续沿用学拼音和识汉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样式,注重通过情景和语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兴趣,降低了汉语拼音的学习难度。识字穿插在拼音教学单元中的“认一认”进行,意在将拼音与识字相结合,体现了汉语拼音的辅助功能。本册教材更加注重整体性与文化性,将这类识字进行了情景化,整体化的设计,如课本35页“父母儿女”四个汉字配上了一幅牛郎携儿女与织女鹊桥相会的图片,不仅把汉字代表的人物关系表现了出来,也使之组成了一个整体的故事情境,还渗透了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因素。
在识字教学中,本册教材增加了识字量,减少了一类字的数量,减轻了学生的写字负担,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继续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体识字”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虽然写字负担减轻了,但是新教材很重视写字教学,不仅保留了原教材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中的按笔顺描红内容,还在单元练习中编入了“写字有方”的专项练习,用形象的插图和凝练的短句,揭示了基本笔画和偏旁的书写规律。
随后,在座老师共同交流了对于新教材的看法,陈雪静老师发现课后加入了“朗读理解”这个版块,旨在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是今后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魏主任指出,针对这些开放性的问题,要让学生拓展思维,不能破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原创性。在座老师就新教材的其他变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
关于《a o e》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以马逸琴老师的课堂为范本,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提出要注重以儿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种方式的读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随后,在座老师针对“o”的读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听了网上的“o”的读音,对于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
本次一年级组的语文备课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魏主任的耐心指导下,在一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的积极参与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将每一节集体备课都落到实处,我们的老师将收获更多,我们的课堂将为学生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七、照片采集:
魏昌敏主任和一年级组语文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