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江宁区岔路学校(小学)语文中低年段教研组活动(2)

关注字理,传播汉字文化

----岔路学校小学语文中低年段教研组活动(2)

 

一、情况概述:

    2016年9月27日陈雪静老师执教一上语文《认一认2》,这是本学期低年段的第二次大教研。本次教研紧紧围绕“关注字理,传播汉字文化”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的。

二、综合评价

    通过这次大教研及研讨活动,我们看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生本”和“文本”贯联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主体”和“主导”的地位应确保;更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趣味”和“韵味”的魅力。

三、教学反思

《认一认2》教后反思

岔路学校小学部陈雪静

(一)关于识字教学的要求:

1.课标中对汉字教学的要求

   (1)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体会识字、写字的乐趣,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乐于参与课外识字活动,遇到不认识的字能请教他人。

   (2)要让孩子读准音,认清形,了解义。

2.学习汉字的目标分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汉字教育作为语文课程起始阶段的重要基础内容,教师要学习有关文字学的专业知识毛巾可能充分了解所教汉字的构字特点,充分挖掘出汉字的构字理据,把握汉字与事物、事理及儿童认知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字理、事理及儿童认知心理紧密结合,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具体分解有两点:

(1)依据汉字字理,把字的音、形、义与图像有机结合起来。

(2)联系图画、实物、生活实际和文本语境,把识字和认知事物、朗读课文、阅读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3.关于新教材的解读

    《认一认2》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第二个认字篇目。从《认一认1》开始,学生便开始接触第一类的汉字:象形字。上两周,我参加了两次新教材的培训,培训中对识字的教学要求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

   (1)字,孩子要会认,会背即可。不要求写。

   (2)必须强化“字理”,让汉字本身散发着文化,用“六书”去解释汉字,寻回汉字的根,重铸民族的魂。

   (3)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绝不对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意识。

   (二)关于课的构想

    1.一次偶然的改变

    其实在昨天放学之前,我还没有想到要这样的来教孩子学习“汉字的字理”。本来就想着让孩子们自己找一找、学一学,然后再读一读,认一认就可以了。但是放学时李希彤同学拿着语文书来找我,说:“陈老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这个字代表这幅图吗?我看不出来他们之间的联系。”我就把我的语文书上画的东西拿给她看,她看了好长时间,说了句:“老师,我没看懂,我只看懂了“鱼”。”这一刻,我忽然意识到,如果想要让孩子们去发现汉字的秘密,还是很难的,必须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回家的路上,陈倩雯老师提醒我:为什么不把字理的构造放在PPT上?我想想,也是,上课当场画太麻烦,不如做在PPT上。

    要做,就要做得有科学性。汉字的音、形、义,音从课本的图中,会非常容易的找到,这只需要联系生活情境就可以。形的由来,有些难,就是需要重点渗透汉字文化的地方。义,则需要拓展来加强理解。

    2.几番钻研的历程

    回家后,翻开《甲骨文大字典》《汉字王国》《画说汉字》《汉字寻根》等本书,发现汉字的文化真的太多,一个字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虫”原来并不是指的小虫子,而是指的一种三角形头的毒蛇;比如“狗”,甲骨文中最初出现的并不是“狗”,而是“犬”,而且对于那些能够长大成材的一般都成为“犬”,所以很多词语都与之相关,“哮天犬”,还可以谦称自己的孩子为“小犬”,而狗就很普通了,一旦和“犬”对比,便缺少了高贵的性质,出现的词语都不太好“鸡鸣狗盗”“看门狗”等等。

(三)课的探索

    由于参考的内容太多,所以在课堂上呈现的内容就比较多。我在上这节课之前,是想要探索“课堂汉字素养”的渗透教学方法,是带着问题去的。课后,一至三年级教师都给了我一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下面和问题汇总起来一起反馈。

1.每字都教是否必要?

    因为自己辛辛苦苦找来的内容很珍贵,连我自己都觉很珍惜,所以觉得不给孩子觉得非常可惜。但是如果按照“每字都教”,课堂是不是还能够顺利进行?答案是相反的,每字必教,课堂内容量太大,反而教不透。所以,可以选择两三个典型的字进行拓展教学,其他的直接认读,让孩子自己努力去发现。

2.拓展是否有必要?

    课文中的认一认,非常简单。其实在上课之前,我统计了一下,班级有半分之80的人都已经认识了。也许这个数字有些虚。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孩子们大部分都已经会了,再单纯的认读是不是很枯燥,就像学习汉语拼音那样,丝毫提不起兴趣呢?早读的时候,我看到了拓展的必要性。但是我今天的拓展,有两处的拓展有点问题,一是“年年有余”这个词语,太重于渗透了汉字的文化,却忽略了孩子的认知特点。一是“鸡”的教学,本无必要。所以,在认一认中拓展很有必要,但是不能脱离主题。

四.研讨结果

研讨:面对问题,寻找方法。

    在上完课后,结合课堂出现的问题,我们一至三年级语文教师围绕“如何在小学课堂中进行汉字文化教学”进行研讨,现将演讲结论总结如下:

1.字理要重视。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主要因素,就是让语文有语文味。汉字教学体现的字理意识必须要重视。能熏一个熏一个,能激发一个学生的兴趣就激发一个学生的兴趣。对于认字而言,认是关键,字理是关键。对于课文阅读而言,读是关键。对于写字而言,“写”是关键。

2.尽量挖掘文本内部的联系。比如将“鱼”和“羊”联系起来,就是鲜。孩子们又掌握了一个汉字。(李进进)

3.多种方式朗读很重要。即使是识字教学,只要求“认一认”,也要尽量确保每位孩子都能认出来。(陈倩雯、张志萍)可以让学生尝试“组词来读”的方式进行认字读词。(光燕霞)

4.趣味课堂很有必要。可以穿插小游戏,让低年级语文课堂不仅有语文趣味儿,更有儿童的趣味,可以让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感受一下小动物的习性,这样的课堂更有魅力。(倪蕾)

5.适当精简内容。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关注学生的生成,让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一至三年级所有教师)

    所以,综上,这次大教研及研讨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生本”和“文本”贯联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主体”和“主导”的地位应确保;更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趣味”和“韵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