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天的太阳
——谈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问题
江宁区岔路学校教科室:张明泉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产生的。自上个世纪末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务工者涌入城市、流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举家迁移,相当数量的青少年也加入到流动的行列中,使流动人口中的儿童、青少年数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但是由于流动人口数量大,流动性大,管理比较难,造成了流动适龄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今后将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我校是江宁区教育局批准的四所农民工子女接受学校之一。在地理位置上, 岔路地区是介于南京与江宁东山之间的第三类社区,兼有城郊生活方式的特征, 是城市与郊区的一个过渡地带。近十年来,学校周边建设发展迅速,人口急剧增加,居民成份日趋复杂,既有由原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又有在岔路居住的南京人,更多的是外地来宁经商或从事其它各种经营活动的暂住人口。由于人员的流动性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整天忙于生计,对孩子的教育疏于管教。外来务工子女又是未成年人之中的弱势群体,并且存在转化为“高危”群体的可能性,这就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如何使这类学困生的学习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符合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是涉及到保证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这类学生的转化和提高。为此,我校成立了课题组,把这个问题当作课题来专门研究,并有幸成为南京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涵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学困生”的成因,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有: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等;生理因素有:生理缺陷、体力衰弱或智力不足;学校教育因素有:早期教育阶段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等等。“学困生”转化的对策,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在进行课题研究前,我们对我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的学困生进行梳理 ,确定我们的研究对象。然后对研究对象,也就是学困生的成因进行探究调查。调查方式主要采用任课教师经验判断,设计问卷调查,家庭访问以及个别访谈等等,根据调查反馈信息,一一建立学困生档案,即个案追踪调研记录(一)。
附部分调查问卷以及个案追踪调研记录(一):
1、 学习动机:( )
a应付家长 b应付老师 c超越别人 d建设祖国
2、 你认为你的智力:( )
a一般 b超常 c不怎么样
3、 你认为你的性格:( )
a外向型 b内向型 c有时内向,有时外向
4、 你的课堂学习注意力:( )
a总能保持 b保持5—10分钟 c保持10—20分钟 d保持20—30分钟
5、 当你遇到知识难点时:( )
a尽力而为 b请教同学或老师 c抄袭 d乱做一气
6、 你的课后复习:( )
a及时 b仅仅完成作业 c临考前突击复习 d基本不复习
7、你认为老师对你:( )
a常鼓励,帮助 b有时表扬 c漠不关心 d鄙弃,不信任
8、你对学习的兴趣:( )
a很浓 b一般 c根本没有
9、老师上课是否鼓励你发言:( )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10、家长对你的辅导:( )
a每天检查辅导 b偶尔查看 c没人管
11、家长对你的管教方式:( )
a打骂 b批评几句完事 c开导启发
12、父母职业(主要一方):( )
a固定职业 b做生意 c打工 d下岗及低保家庭
13、父母文化程度:( )
a大专以上 b高中 c初中 d小学或以下
14、当你取得进步时:( )
a老师及时表扬 b老师认为是偶然的 c老师怀疑真实性
15、在家是否拥有独立的学习环境:( )
a独立房间、书桌 b家庭共用桌 c没有书桌
江宁区岔路学校“十一五”市级规划立项课题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的个案研究》
个案追踪调研记录(一)
2006年10月 研究者姓名( )
被研究者个人信息 |
姓名 |
|
性别 |
|
年龄 |
| |||
班级 |
|
联系电话 |
| ||||||
家庭住址 |
| ||||||||
现阶段学情呈现 |
| ||||||||
家庭信息 |
称谓 |
姓名 |
年龄 |
工作单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研究者分析 |
性格特质 |
| |||||||
学困成因初评 |
| ||||||||
备注 |
| ||||||||
综合以上调查,我们觉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的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中大多学习动机不明、课堂随意注意不够、学习方法不科学、作业拖拉或不能独立完成、课外缺少复习、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等等。这些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需要外在因素来决定,他们不能在时间的学习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难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他们的学习大多没有头绪,缺少持久性、稳定性,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等等。
学习上连续失败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自卑心理,妨碍了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进入青春期后的初中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果引导不当会使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不平衡,有些学生因此而出现学习困难。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本身智力因素的影响等等。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与他们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多数来自低收入家庭,家长工作收入乃至生活不稳定,他们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在家庭因素中,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学习也有不小的影响,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爱好打麻将,对子女缺乏应有的正确指导的家庭,他们的子女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学习困难学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家庭中大多不注重孩子的学习环境,无论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许可,家长都很少给孩子配置独立的书桌,加上父母经常不避讳孩子娱乐喧闹,孩子回到家营造不了一丝的学习气氛。有的家庭尽管经济条件较好,却因父母文化水平欠缺,造成同样不能顾及孩子的学习。另外还有一些学生成为困难生是因为家庭的缺损等等。
三、社会原因 。
每一个人从来到社会的第一天起,就必然生活在一个具有某种关系的社会环境里,而社会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渠道进行的,外来务工子女也不例外,他们也要受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时的会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来。不少学校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为了多培养几个学习“尖子”,教师疲于奔命,要学生为分数拼搏;家长为了实际利益,分数的高低还决定子女入学时的缴费,就业后的收益,更是要求子女“刻苦拼搏”,可怜我们的学生只能在“大山”下艰难的跋涉,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尚能支持,基础差的只好败下阵来,不少学生产生了焦虑等心理障碍。于是,学习困难生也就产生了。
两地之间教育的差异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学困生。在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家乡所受教育与我区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产生了新的学习困难生。如我校小学部有许多学生在家乡学校没有学过英语,在我校借读后,英语知识缺少衔接,或者根本没学过,产生了部分新的学习困难生。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学习成绩长期落后的原因,不仅仅是哪一方面有所欠缺,而是他们的整个行为动力系统出了角色偏差。由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整个动力系统出现了问题,他们很难在系统内部进行自我调节,只有靠外力来实现调节。于是我校科任教师全员参与该项课题研究,在前期确定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进行跟踪研究,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卓有成效的转化工作。
个案追踪调研记录(二) 2007年3月
姓名 |
研究者 |
|
被研究者 |
|
被研究者阶段性学情呈现 |
| |||
几点体会(转化策略、反思得失等) |
|
个案追踪调研记录(三) 2007年11月
姓名 |
研究者 |
|
被研究者 |
|
被研究者阶段性学情呈现 |
| |||
几点体会(转化策略、反思得失等) |
|
通过一年多的跟踪研究,我们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大致得到如下一些体会与反思: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对学困生充满爱心。
二、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
不同的学生在基础、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解决差异的有效办法就是因材施教,及时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课后辅导可以由教师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还可与学困生进行个别交流,这样针对性、有效性更高。同时经常检查也是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学困生的自觉性差,需要教师的经常督促,如利用早读时间抽查他们的所做作业等等,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我校还利用每周一二四下午困难班时间进行专门的辅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转化效果。
三、优化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整合。我校小学部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在老家没有学过英语,刚转到我校英语很成问题。因此,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更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以及衔接工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学困生,遵循“低起点,高要求”的原则,对他们放低要求,从基础抓起。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他们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
四、体验成功,引发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学困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学困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进步,让他们在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歌德曾经说过:"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因此,使学困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可见,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赏识学困生的优点,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为了彰显我校“和谐发展,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我校每学期在期中、期末考试后都要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表彰大会中不仅设置了“杰出奖”、“专长奖” ,还专门设置了“进步奖”,给授奖学生戴红花、披绶带,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班主任,及时肯定表扬学困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五、努力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
召开家长会工作例会,通报学校办学情况,商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继续办好家校通平台,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通平台、校园网专栏、给家长公开信等途径,宣传正确的教育观。班主任坚持保持学生—教师—家长的直线联系,争取学校—家庭互动,争取社会与家长的支持,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大、更多的进步。
200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