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精准把握教学重点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精准把握教学重点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2020-2021第二学期 语文中高段专场研修活动(1

一、   情况概述

323日下午开展本学期第一次语文研修活动,中高年段陈雅婷老师承担五上教材中《军神》执教任务,磨课专家组为陈叶老师、光燕霞老师、魏昌敏老师。本次活动以“抓准重点有效训练”为主题,以赛课的要求打造语文学科精品教研课,用乐上课、善评课的目标引导教研活动向高质量发展。此次活动全体语文老师到场参与。

二、   综合评价

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陈老师结合单元要素、课后习题和语文元素中的内容,将教学目标精准定位为:“通过文中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刘伯承的人物形象”。整节课上以“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伯承”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从人物动作、神情、语言体会刘伯承坚强意志。在教学过程中,对朗读教学的指导更是层层深入,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逐步理解刘伯承强大的意志。再深入理解后又能够及时播放《手术中的刘伯承》视频片段,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整节课的最大的亮点。

三、 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陈雅婷

一、导入课题

1.  战争年代,中国大地上产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了千万个像舍生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胸膛勇堵敌人机枪的黄继光这样的军人,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崇高的信念,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一位具有顽强意志的人,他堪称“军神”!(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2.  神: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军神——军人中的佼佼者

资料:1916年3月中旬,24岁的刘伯承在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国军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默读课文,走进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串联法概括故事可以将故事说清楚。

2.上课前老师要来检查你们的生字预习情况。解决生字疑难(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3.刘伯承的伤势到底有多重呢?课前同学们有没有查阅背景资料,谁来说说。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德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难忘的手术。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16-26自然段手术中、手术后部分,思考:为什么称他为“军神”?画出描写刘伯承的句子。

同桌互相分享,一会来向大家汇报。

交流:

(17段)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1)      手术三个多小时,病人始终一声不吭,什么是一声不吭?——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

三个多小时在拒绝使用麻醉的情况下要把息肉一刀一刀割掉,难道他不疼吗?全文老师找啊找找了好久没找到一个字写痛,你是怎样感受到痛的?带着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2)会读书的读到一个句子就会浮现出很多情节,假如我们就站在手术台旁,闭着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手术台上哪些情景,第一刀割下去,第二刀,第三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咬紧牙关、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痛上加痛……)

(3)当我们眼前看到这些情景的时候你的耳边又仿佛听到了哪些声音?

(器械碰撞、沃克医生汗水滴下、咬紧牙关、咯吱咯吱声、床单被抓破声……)

(4)当你看到这些情景、听到这些声音,你内心有什么感受呢(为他担心、心疼……)

(5)谁能在带着感受读一读这句话(有感情、能读出当时心情、能感受到刘伯承疼痛……你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手术台上的一幕幕)你已经走进军神的内心,把军神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6)读1一刀下去,钻心的疼痛他攥紧拳头,一声不吭。

 

读2他再一次咬紧牙关,心中响起一个声音:“我可以坚持住,我一定要坚持住。”

 

读3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肩上那个的责任,刘伯承挺了过来。

想一想:沃克医生在给刘伯承做眼球摘除手术的时候,刘伯承痛得抓破了床单。此时此刻刘伯承心里在想些什么

(7)让我们来看看当时场景

(8)只有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走进人物的心里世界,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的朗读,才能读的有感情。我们再带着感情读一读这个句子

(19段)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神态、语言)

(1)刚刚课下我听到有同学在讨论认为文中“勉力”一词用得不恰当。勉力是尽力、努力的意思。微笑不是很轻松吗?为什么是“勉力一笑”呢?

(面对这样重的伤势和摘除眼球手术,刘伯承也是人,也会有身体不能承受之痛,只是他用坚强的意志撑下来了。所以勉力用的真实。——遭受很大痛苦,哪怕是笑也是尽力做到的)

更体现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C21、23、25“七十二刀。”

“你过奖了。”

“刘伯承。”(语言)

(1)为什么这么简短?这是军人与军医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的表现了人物性格特点。看来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更体现出刘伯承的冷静,以及刘手术后的虚弱、坚强)

总结:这些都是对刘伯承的直接描写,我们又称它为“正面描写”,文章里除了刘伯承还有另一个主人公他是?

8.通过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叫侧面描写。写沃克医生更衬托出刘伯承是“军神”在文中16-26自然段找出能体现刘伯承是军神的句子。

A:我们认为第自然段句子(读一读找到的句子)能体现刘伯承堪称军神。

B:从句子中等描写,我们感受到。

(16段)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1)(神态、动作、语言)——放慢速度、声音轻、沉着

(2)沃克医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什么他这次会有与以往不同的表现?(侧面衬托刘伯承顽强的毅力与钢铁般的意志,让经验丰富的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

(3)沃克医生为什么紧张?(担心病人做手术时无法忍受钻心的疼痛昏过去,沃克医生不想让手术失败。这样的手术最坚强的人也受不了所以微微颤抖)

(18段)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1)擦着汗:手术的紧张,由衷:处于本心。

(2)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眼睛里面进沙子或者有东西,你会感到不舒服甚至痛出眼泪来。我们眼睛里是神经是最复杂的所以要在眼睛里动手术是非常痛的,但在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堪称“军神”。

(20段)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敢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22段)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这两个感叹号是表达感情的,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沃克医生对伯承什么样的感情?

(2)带着这样的赞美读读这句话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眼睛里面进沙子或者有东西,你会感到不舒服甚至痛出眼泪来。我们眼睛里是神经是最复杂的所以要在眼睛里动手术是非常痛的,但在手术中刘伯承一声不吭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堪称“军神”。

(3)刘伯承这样钢铁般的意志令人敬佩,他是真正的男子汉,镇定自若。我们班的男子汉再读

(4)刘伯承的毅力超过了一般人,这样的人才能被成为——军神,意志如钢毅力非凡,再读课题,课题该怎么读?

四、课内拓展,感悟人物形象

1.刘伯承当时才二十四岁,已经是川中名将。他的功绩绝不止于此。我们一起来看。

师述: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场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千里跃进大别山,令蒋介石胆战心惊与华东野战军合作,导演了百万雄师下江南的一幕,之后他主动请缨,席卷大西南。他创办的国防大学是我国最高的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堪称——军神

2.再读课题

3.总结

师述:看呐,就是这位军神在硝烟与战争中渡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十多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对祖国对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四、教后反思

《军神》教后反思

陈雅婷

一、转变教学理念,开展深度教学

语文学科中很多内容都内有特定答案的特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对话和课堂提问策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个性化解读,促进语文知识的个性化,将其能够转化成个人的知识。

笔者在讲授《军神》一课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去进行个性化理解。学生对于刘伯承手术疼痛的感受难以理解,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眼睛进东西以及手指被划破口子的疼痛中感受刘伯承难忍的疼痛。如此一来,每个学生依靠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人物,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此外,笔者还借助多样化的提问带学生感受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如:“假如我们就站在手术台旁边,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场景?”“当我们眼前看到这些场景时耳边仿佛又听到哪些声音?”“看到这些场景,听到这些声音,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借此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了解并学会课文的同时,对课文人物精神有了更深的体味,促进深度学习。

二、把握知识内在结构与逻辑,挖掘知识价值

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该把握与该知识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预设提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此外,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是面对班上的全体学生,教师要注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将学生心理发展逻辑与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有效结合,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教师勇敢提出质疑,深入学习知识。

三、把握问题重点,切忌问题泛滥

笔者在讲授《军神》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读整篇课文,了解文中内容,随后为学生们提出主问题:“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并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画出描写刘伯承的句子,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刘伯承?”“画出描写沃克医生的句子,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刘伯承?”“刘伯承不打麻药仅仅是为了自己吗?”“刘伯承被称为军神仅仅是因为这一次手术吗?”整个教学过程紧扣主题,问题层层递进,没有过多提问缺能够完整地引导学生熟悉整篇课文,学会其蕴含的道理。

四、鼓励学生勇敢提问,培养质疑精神

笔者在讲授《军神》一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质疑认为文中“勉力”一词使用不恰当。勉力是尽力、努力的意思。微笑确实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为什么是“勉力一笑”呢?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质疑,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终通过联系上下文感受人物生活进行详细讲解得到了解答。并表扬了勇敢提出质疑的学生,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都能够大胆提出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如今已不是那个只看分数的教育环境了,如今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语文学习也不能仅仅是流于表面,要通过有效合理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教师要注意转变教学理念,在提问和课堂设计时把握知识内在结构与逻辑,挖掘知识价值,把握问题重点,切忌问题泛滥,鼓励学生勇敢提问,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现场图片

 IMG_20210324_1250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