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管理>>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北京之行感受(五)这个“界”可以越----刘宝

这个“界”可以越

  —赴北京育英学校学习有感

岔路学校 刘宝

    2013年11月28日,北京的天气晴好,万里无云的天空一碧如洗,明媚的阳光温柔地倾泻在人脸上,这与印象中被雾霾围绕的北京实在不太一样。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北京市育英学校。在学习之前,就对这所学校有所耳闻,它已历经六十五载春秋的风霜搏击,曾激励几代人发愤图强的“好好学习”正是当年毛泽东同志给这所学校的题词,更加让我好奇的是,这样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居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划分。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和中学间的屏障十分明显,双方都互不沟通,互不侵扰。两栋教学楼之间的大道俨然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越界似乎是一件天方夜谭的事情。而在这,一切都显然那么自然……

“冬青树围、铁丝网方便的是管理者。一围一挡,不用担心学生进去,也少了许多卫生清扫和安全方面的问题。移走冬青、打掉铁丝网,虽然学校在环境保持、学生安全等方面要多做不少工作,但校园却成了学生真正的天地,但校园却成了学生真正的天地。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的吗?”每当提起此事,育英学校的现任校长于会祥总会按捺不住地兴奋一阵。

在参观校园的过程中,我发现学校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做了周详而又人性化的设计:小学部广场上设计了专门供小学生玩耍攀爬的人造小山;图书馆前的松树树围,被设计成上下两层的木质写字台兼靠椅;校园里的石头连廊全部换成了木质的,让学生在冬天坐上去不再冰冷;学校的世纪之林里,用整块石头雕刻成精美的棋桌、白石沙代替了原来丛生的杂草,学生可以自由出入其间,快乐嬉戏;小花园内的换到改建成了森林音乐广场,圆形的平台、梯田式的座椅,使这里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围绕山楂树而建的大约半米高的座椅,学校可以坐在山楂树下谈古论今……

于这样的校园,我们当然赞不绝口,但是陪同的老师却告诉我们,两年前的育英学校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校园,被冬青树和铁丝网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大片的空地和花园被挡了起来,羊儿可以在里面悠然自得地吃草,而学生却只能隔着树围观望。中学和小学之间还有一道无形的屏障,小学生不能过中学界,中学生也不许越小学界。学校规定,每天上学,小学生只能走小学门,中学生走中学门,必须各行其道。十二年一贯制的学校特色被人为割裂,学校原有的教育优势也一度被弱化。

这让我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学校,不就正是育英学校两年前的模样吗?九年一贯制的学校特色已经严重地被人为割裂了,而“大带小,小促大”的交流模式在我们的校园里根本实施不起来,小学生被“圈养”在四四方方的高楼里,初中生亦是如此,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呢?难道小学和中学之间真的相视如水火,相争似猛兽?为什么要硬生生划出这么一道界来?参观完育英学校归来,我找到了答案,这个界其实是可以越的!